青龙代表什么生肖?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排除龙(古代神话中的龙,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龙),因为这个神话是后人的故事,与现实没有联系。 其次说说子鼠的问题,古人用地支记时,子时是指半夜11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点,阴气盛极而衰,阳线初生,像胎儿一样,所以叫甲子。因此子鼠其实象征的是阳气渐生的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一阳生”,阴极而阳微的状态。 而卯兔则是农历二月的时候,这个时候月柱干支与年柱干支同气,被称为“阳盛阴微”,正如阳光普照下草木发芽,生机勃勃,这时候的草木称为“卯木”或“萌木”。而这个时间段正是惊蛰春分之时,万物复苏,所以这个节气出生的孩子往往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至于寅虎和辰龙嘛……我觉得可能是借用了《易经》里的“大衍之数”来象征一年之中阴阳变动的状态。把一个圆分成四等分,每一等分对应二十四节气中的某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的起始时间点恰好又对应四个地支开始计时的时间点。而每过五个交易日就是节气更替之时,在古人看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他们就把每一个节气与五行联系起来加以解释,比如立春五行属木,而对应的十二地支又是寅,于是就有了“春寅木”的说法。这样年、月、日、时的五行就可以对应起来了!
而古书上的动物象、植物象、自然现象象以及人物象都是以这种思想为基础的,比如丑牛对应坤土,是因为辛丑日的天干地支组成一个坤字;午马对应离火,是因为丙午月的干支是丙午;未羊对应干土,是因为癸未日有干土等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象来概括四方不同的 symbolic significance。方位属东,是春季的代表,所以也常用它来表春季。而在中国的生肖里,青龙更是用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出现——它代表了属龙的人。所以可以这么说,属龙的人是具有青龙的气质和秉性。
我们小时候读古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大家知道是崔颢的黄鹤楼,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黄鹤楼所在之处正是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也就是古楚之地的首府,而鹦鹉洲就是古时楚国人养鹰、放鹰之地,所以有黄鹤之楼,也有青龙之洲的传说。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曰:“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成烈兮发挥;卜筮兮决疑,问神兮灵巫;腾驾兮上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兽,东皇太一均赐福庇佑。东皇太一,实则楚国太阳神,与东君是两位一体的楚地帝王和祖宗之神,有至尊无上之意,以至高无上的君临者形象出现。东皇太一,主宰春日万物生长之力量,司万物之发生。
在《孙子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孟氏”注曰:“右,上也”:孟氏将孙子“右”以“上”释之。那么,按常理,左当释为下。如果按照古代以左为上的规矩,“前左水泽”,即水泽在下,岂不矛盾?
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古代军事地理学知识,此题易得解答。古代军事学,崇尚法天象地,战法多取于所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孙子兵法·军争篇》中所讲行军布阵应“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亦即指山在军阵右侧,水在军阵左侧之态势而言。然而古代战争之“东、南之战”与“西、北之战”之阵势正好相反:在东、南二方作战之时,山在军阵之右侧,水在军阵之左侧;而在西、北二方作战之时则水在军阵之右侧,山在军阵之左侧。所以古人总结这两个战法,将其以“二十八宿星斗”中之“左青龙、右白虎”释之。“左青龙”之阵是向东、向南进军打仗时所采取的态势;“右白虎”之阵是向西、向北进军打仗时所采取的态势。在《孙子兵法·九地篇》最后一段中的“五、右倍山陵”即“右白虎”之战法也。按《周易》卦序,“山”为艮,“水”为坎,“山”在“水”之右,所以“山”又代表“白虎”,“水”代表“青龙”。所以,古代军事术语中有“左山右泽”与“右山左泽”之说。《管子·轻重乙篇》中所谓“右山左泽”,指的就是战争在“西、北”二方进行。“右山左泽”之“山”并非土山,指的就是白虎;而“泽”就是青龙。明白了此理。我们再来看看古人对于“左、右”的解释就很清楚了:古人对左、右解释并非仅仅指“地理方位”,而是特别指战时之军事地理方位。在东、南二方打仗时,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在西、北二方打仗时,以右为上,以左为下,所以孟氏注曰“右,上也”,指的就是在西、北二方打仗时的军事地理方位。再看古人对“左”的解释。《汉书·地理志·益州郡》应劭曰:“前左水泽者,军行欲前,先以左方,临傍水泽,便为营陈也”。《史记·秦本纪索隐》所引《括地图》曰:“秦地左水,故曰秦以左为上”。其实《史记·秦本纪索隐》所谓的“秦地左水,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