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西安城墙?
西安,简称“镐”,别名“长安”、“西安城”等,位于陕西省。西安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关中平原中部、黄河中游地区,西安市下辖11区3个县,面积11083(市区)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00.37万人。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工业中心城市。 2017年,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心城市19个之
一的西安,城市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九位,创历史之高点。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城垣,西墙又称玉祥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总占地面积达1539亩,长约13.74公里。西安城墙于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7月,中国千年古都西安秦、汉、唐等13座城垣遗址联合申复原部1:1保存,并以修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城垣为基础,构建新城墙。2005年10月,《西安城墙保护规划(2005-2015)》获陕西省建设厅、省文物局正式批复。
大西安的建设为古城墙的保护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依托于古墙上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国际音乐文化节、国际美食文化节、雁塔登临大会等精彩纷呈的系列文化、体育活动频繁上演,令人流连忘返,让这座千年古都处处焕发着青春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城墙正在加快国家5A级景区和历史文化名牌建设,积极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努力展示给世界一座最能解读中国历史的智慧之城、文化之门。
为什么建西安城墙?
1。防御工事。从秦代起,城垣不断缮修扩建,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宋代以前,西安城垣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洪武六年至十年(公元1373—1377年)郭建中、顾容兴所营筑的西安府城,是今西安城墙的主要雏形。那时,西安府城除了作为省、府治所外,更为重要的一条功用是作为防御工事,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2。民族之间的界线。西安在明代以前,一直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居住于城外,所以西安城垣主要用于隔离和防御之目的。明代以来,西安城垣的格局大致定型。从明代晚期开始,西安开始真正成为关中的“城防重镇”,成为全国性的军事防线。西安作为中国北方抵御外来入侵的前沿阵地,在清末的反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城市的发展。西安早在商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就建立了国家,是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的王都,为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所置。自西汉(公元前206年)以后历代王朝始终设郡、州、府治所于此,历久而不衰,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中心之一。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历代对城垣不断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形成今日所存在的城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