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是什么五行?

柏欣竹柏欣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说文解字》中,“徵”的本义是:“召也。从见、戎声。”“征”字的出现时间较晚,而它的原始形体就是“徴”(见上图)。 甲骨文中“征”和“徴”都是“人”背“止”之意符,即人们背行路(止)的意思。

到了西周金文中,“征”被当作“行”的本字,“徴”才兼有了“征”的意义;战国时又出现了“徵”这个字来表示这一意义。 “征”与“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双耳的行马或辕马,后者的两足为侧立式,有如马步。 《说文解字》中将“徵”作为“征”的古字使用是不确切的。实际上,“徴”才是“征”的本字,只不过其原意演化为一个专门的音乐名词了而已——在古代音乐中,六律中的第四律称为“黄锺之宫”,也称“仲吕”、“蕤宾”,亦称“林钟”,相当于今天音阶中的一音(i);第五律又叫“姑洗之商”,俗称“南吕”,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中的音(a);第六律叫“应锺之羽”,又称“夷则”,相当于现在的音阶中的音(e);第七律叫“大吕之角”,又称“夹钟”,相当于现在的音阶中的音(o);第八律叫“无射”,相当于今天的音阶中的音(u);第九律叫“蕤宾之羽”,相当于今日的音阶中的音(v);第十律叫“大蔟之宫”,又称“应钟”,相当于现在音阶中的音(c)。这十种不同的音调合起来被称为“五音”。这“五音”各对应着十二律中的六个律管之中的一律。因此,《史记·律书》中说:“太蔟之宫,臣而为君;应锺之羽,子而事父。”古代的五音实际上也就是五种不同的乐律,而不是五个不同的音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徵、羽、宮、商等汉字表意的实质,其实是先秦时期人们对不同音高进行归纳分类的结果。所以,这些具有象形特征的字形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象形,而是一种基于对自然规律的归纳所形成的一种音律学上的术语。

由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完成的,我们很难说某一种具体的字形是由哪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现象演化而来的。但是,既然这种表音记法的文字系统是先民们根据一定的规律创造出来并用于记录语言的,那么,就必然存在一些可以从中找到的规律可供参考。比如,《说文解字》将“征”解释为“行”,虽然不很准确,却至少让我们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一定是“行进”一类的意思。 而“徴、徵”都含有“行人”之意,且两者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异,这就说明这两个字的造字理据一定不是随意取用的。事实上,这种差异正是古人对两种不同步伐节奏的描述以及它们在不同的音节中所处位置的不同所导致的。 从这里,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吧……

慕云昔慕云昔优质答主

徵就是徴,是一个字,只是读音不同而已,这个字的五行为土金。 此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音支”(zhī)。 而现在的新字形简化了文字,所以变成了zhǐ。 另外关于它的五行属性,其实与五行属木的“竹”是一样的——都属阴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