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怎么盈利?

苏元文苏元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工程公司在非盈利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交钥匙工程,承包工程的工服务费+材料费(EPC),承包工程的设备费用(EPC+M)和采购当地原材料,在当地加工制造然后提供设备安装服务(PMC或者DB). 除开这些直接盈利的工程公司之外,在非洲还有大量从事海外分包业务的公司,他们的存在对于推动国外项目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公司大多是以成本价或者低于成本价的方式提供分包业务给其他分包商,因此他们在其中并没有太多盈利,但是这样可以确保总承包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从中赚取利润,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顺畅运营。

目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基建项目,然而,由于不熟悉当地市场环境、语言沟通不畅、本地人脉资源缺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存在着盲目接单、执行困难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市场评估、合理控制项目实施风险成为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市场风险评估主要包含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四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风险主要是考察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政府干预的风险;

2)法律风险主要指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风险,包括合同条款约定不明带来的风险以及业主违约造成的损失等;

3)经济风险主要是指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当地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导致成本增加或收入减少的风险;

4)技术风险则主要指向项目的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可能会因技术原因而导致项目实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造成损失的风险。 对于一个海外的建设项目而言,影响其正常运营的各类风险都是存在的,重要的是要做到早发现、早防范。

桂贝桂贝优质答主

2017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47个国家在建承包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37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在世界经济低迷之时,中国企业仍在不断扩大海外投资与承揽工程。而非洲大陆更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站。

近日,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蒙古国新机场高速公路项目在乌兰巴托举行了正式通车仪式。该公路是中资企业在蒙古国实施的第一个大型公路工程。该报道指出,目前蒙古的建设市场基本被中企“包场”。2015年,中企承建蒙古国合同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工程项目共有58个,累计合同额为26.80亿美元,占全部工程承包合同额的87.3%。

事实上,中国承包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的工程承包市场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刚果(金)为例,2014年,在刚承包工程市场份额中,中国公司份额占70%,共获得合同额为8.33亿美元,占当年所有在刚承包公司合同总额的93%。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