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各球队如何命名?
CBA的34支球队中,有20支球队的名字与地名有关,其中19支球队名称中的地名位于该城市或地区的中心区域;有15支球队名字中带有“东北”、“华北”等地理区域的字。因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中国篮球俱乐部是依托于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地名为其命名)或者代表该地区(地区名+运动项目名)来命名的。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以人名为名字的(如北京男篮的原主教练“阿的江”命名的“新疆广汇汽车男篮”)以及以食物为名(如南京同曦大圣男篮,队徽是一只大包子)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CBA成立初期,曾经有不少体育机构(如中国篮协、省体职、省市体育局)参与组建了多个俱乐部,这些机构一般会以自身的名称加上运动的种类给球队命名为“XX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篮球队”比如山东体育彩票男篮、天津南开区业余体校男篮等等…这些球队如今大多已经改制,名字也改了,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留下了不少“XX体育运动学校”这样的残余。
在这些名称中,绝大多数都是以俱乐部和城市名称相结合而命名的。如“江苏大华队”中,“江苏”是地名,“大华”是该地区企业的名称。又如“山东金斯顿队”,“山东”是地名,“金斯顿”是品牌名称。只有极少数的球队是以省名加上体育运动中心的名称命名的,如北京的“北京首钢金隅队”、“河南济钢队”等。
俱乐部化给联赛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可以使本地区的厂家,尤其是赞助商或投资者的企业名称与本俱乐部球队的名称融合为一体,使企业的广告效应得到了成倍的扩大。企业通过支持体育运动队,一方面满足了公众和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企业的知名度大为提高,并可直接刺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
为了体现俱乐部的市场化的模式,在各俱乐部名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跨省市的球队(即所谓的“客场”)。例如在CBL联赛的参赛队中,江苏有一支“江苏南钢队”和一支“广东润达江苏队”;山东有“山东金斯顿队”和“江苏可口可乐山东队”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名称,这是因为在某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市场因素的限制,使当地的一些体育俱乐部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无法在自己的地区物色到可靠的赞助商,因此它们便把目光投向其他更为发达的省份,去寻求社会上的企业赞助。有的俱乐部则通过将本地的体育管理机构和企业与外省的企业相嫁接的办法,获得了经济支撑。所以就出现了江苏和广东、山东和江苏两省的球队打“对台戏”、“打客场”等颇为新鲜的事情。这也正体现出了俱乐部体制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