阝字旁五行属性是什么?

肖珠彤肖珠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阝”是汉字偏旁,即“左耳刀”,称“左耳旁”或“左包耳”;“右耳刀”作“右包耳”。“包耳”的意思就是把声音包围起来。所以从“包耳”的字大多与语言发出的声响有关。 “阝”字旁的汉字约有70个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上下结构”的46字(左右结构的字不是太多),这类字一般有两个读音并有多种含义。上声字通常表示语气词“吧”“吗”“呢”“啊”等;去声字多表示地名、州府县名、姓氏等。

第二类是“左右结构”的19字,这类字一般只有一个读音。表示地名、山川泽湖等。

第三类是“单一结构”的5字,一般只有三个读音,有表示山名的,也有表示殿阁名的。

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字,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其字形将其归属于不同的五行之中。但第三类的字我们就必须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归属。如“邱”字,上面的“高”字代表高山,下面“丘”字代表丘陵、坟墓。高山属木,丘陵属土,所以“邱”字五行属土。又如“阳”字,古代“阳”上面部分不写作“日”而是“阝”,表示山脊、高地。“阝”属土,而现代汉字中“阳”上面的“日”属于火,所以“阳”字的五行归属就变成土火并存了。

衣彤馨衣彤馨优质答主

凡带阝字偏旁的字均为土,此为汉字中的象形规律。因为阝字是城邦的象形文字,古代人类建筑城邦必择高地建筑,为防御之需,又多依山而建,而山土为最坚固的土壤,其为硬土,故带阝字偏旁的字为土,且为硬土。

但也有例外:“鄙、邶、 邶、 鄄、 鄼、 雷、 顿、 陖、 郲、 鄩、 邡、 邢、 陜、 邘、 邾、 邶” 等字为金。因为古代中国,邦, 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但是“鄙” 是距离国都最远,条件最恶劣的地方,是贬低使用的称呼,如“鄙人”,“鄙视”,“视野” 中的“野” 等。这些字从字形上看,仍然表示“在土中挖坑, 低洼处建立的城池”, “雷” 字是“在低洼潮湿的地方修建城池” 后面几个字则表示“在土地贫瘠的山下修筑的城池”,或者表示的是“在离国家中心很远、很偏僻的地方修筑的城池”,因此,这些字为“金”。

在 “邑、 邰、 邠、 邦、 邑、 邡、 邝、 邔、 邵、 邰、 邰、 邛” 等字上面加上“氵”(水字旁) 或者 “雨”,则表示该地处在河边(如邠),或者处于南方多雨地区(如邵,邦),这些字仍然为“土”。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在河边或者水塘旁边筑城定居,一方面是为了生活需要,获得水源,另一方面也有防卫战争需要,在水边结堡,避免敌人的进攻,水使得土更加坚硬,这些字仍为“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