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与什么不相克?
古人建立了一套以“五”为基础的数理系统,用它不仅可以表示自然界的循环变化,还可以表示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命过程,用这套数理系统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比如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一年有52周零1天(闰年)……这些都被古人用“五”这个基数进行了排列组合:
一日=24时,一周=7天,一岁=365.24日(或366日)等等; 把24、7和365等数相加,可得到4918,再把它分成两部分——2489和2429,前者便是今天农历的一个月(农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八天),后者2429减掉24便得出一个周期(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再用2429除以29.5306,便可得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2429÷29.5306=85.24。这样,通过加和减法运算,就把自然界中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天文现象转化为人们可以度量的事物了! 除了用于记录时间外,“五”还被用来记录空间方位。《周易·说卦》中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能断吉凶。”这里的乾坤、坎离、艮震、巽兑四组即是后世的四个爻象,它们分别用一、三、五、七这五个数字进行排序组合而成。另外,古人的房屋建筑都是坐北朝南,这是由于我国处于地球北半球,太阳南升北落之故。
这种用“五”的数学模型不仅被古人用于计算天文时间和方位,还运用到预测方面。据文献记载,在战国时期就有方士用五星运行推算帝王气数,以及占梦、卜筮和占星等诸多方法。到了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时,更是把“五行”与“五脏”联系起来,创造了著名的“五行纳甲”法,并用它来推演历史变迁和世事兴衰。
时至今日,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仍在沿用这一体系。许多道教内丹派还把五行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创造出一套养生理论。 总之,作为一种哲学范畴,五行不仅客观存在并且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与金木水火土一样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