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潜在投资标?
2015年4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办金〔2015〕97号),首次明确将“潜在收益”列为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之一,与“实际收益”、“投资成本”一起成为决定政府引导基金是否成功运作的三项重要标准。 那么,究竟什么是潜在的收益呢?如何计算它?它与实际收益的关系怎样?本文将逐一进行探讨。
一、从定义上看,所谓的“潜在收益”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指的是投资后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或者说是在正常市场情况下的预期收益。因此它是基于未来进行的当前估算,是一种可能性判断而不是确定性的收入流。这就像在买股票的时候我们会看看K线图那样,潜在收益也是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的估算。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会对未来的收益做出不同的估计,所以同一笔资金在不同的投资者那里会有不同的“潜在收益”。
二、根据定义,要得到一笔资金的“潜在收益”就必须先预测这笔资金未来可能实现的收益水平;然后,再依据预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将其转化为“潜在收益”值。其中,预测未来收益水平是获取“潜在收益”的关键。
三、在财务报告中,企业通常会采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和利润表的收入总额来表示其过去的业绩,并据此计算出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税后利润等指标作为对未来发展能力的衡量。同样,对于政府引导基金来说,我们可以在基金完成全部投资项目后的某个时点将其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之后的余额视为它的投资“本金”,然后参照企业的盈利方法来计算相应的投资收益。不过,这里考虑的资金“本金”概念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本金”概念有所不同,因为前者是已经投入且不能收回的资金,后者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流动资产的减少额。具体而言,资金“本金”是指截至某一时点前已投资的全部项目金额扣除已退出项目所收回款项的余额,而企业“本金”则是在某一期间内因购销业务等原因所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在获得了基金每一时点的“本金”和相应收益之后,我们即可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出其各年的累计收益: 其中,n为基金成立至计算期末的天数;i为基金的年化收益;P,F分别表示基金初始投资和到期时的资金净额;T代表计息期天数。若将上述公式中的n,i,P,F换为基金的实际存续期和实际的收益水平,我们就可以得到该基金实际的累计收益。当然,这里的年化收益率i必须是扣除增值税及附加费之后的实际收益率。
五、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基金生命周期包括募资、投资、管理费和托管费等费用支付以及最后清算分配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资金支出,它们与基金的“本金”相关,但又并非完全相抵。在确定了基金各期的“本金”之后,我们还须将其他各项支出加总予以抵消,然后才能计算得出每期合理的收益。为了防止某些年份的支出过大或过小导致计算出的收益出现失真,我们还需要对个别项目进行调整。 综上,我们通过先预计基金的未来收益,再倒推计算其“潜在收益”,然后再通过核算基金实际的累计收益与“潜在收益”的差额来评价其是否实现了最佳的出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