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芯片商可以崛?

融薇星融薇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泼盆冷水,可能不太友善:国内IC行业想翻身,难度太大。 不是打击产业积极性,确实很难。 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除了一部分光刻、抛光、清洗等少量环节以外,大部分基础材料(例如光掩膜版、高精度镀膜材料和光刻胶)都是被日本和美国垄断的,中国几乎不可能取得突破; 在制造环节中,CMP(化学机械抛光)设备被欧美日垄断,PVD(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同样被欧美日垄断,甚至低端的刻蚀设备也基本上被欧美日所垄断。在晶圆制造工艺方面,ASML一家就几乎垄断了高端制程的光刻装置,而其他中低端制程的光刻装备,日本东京电子和韩国苏湖三星也都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这意味着我国虽然在13.5nm等离子激元激光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更广大的IC制造领域内,却仍然没有自主可控的设备。

在IC设计环节,美国高通的CDMA技术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而另一个IC领域—EDA(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也被美国新思科技垄断,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IC设计工具。 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来看,能真正称得上“自主”的,可能也就只有存储器和部分嵌入式处理器了。而中国目前在半导体行业的努力方向似乎正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但即使我们在存储器和嵌入式处理器领域实现了突破,中国半导体行业能够获得的收益仍然会非常有限。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半导体芯片一旦进入量产阶段,成本就已经非常低了。一块英特尔的4核心CPU,或许造价只是十几美元而已,但这样一块CPU的成品价格却在上百美元以上。而在NAND Flash市场上,一块128G TLC的SSD恐怕也要50美元左右了。虽然电子产品都具备一定体积效应,但成本依然很低。

而在中国,由于电子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电子产品的成本更是会大幅降低,以至于让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此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任何突破,很有可能都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技术上的突破换不来经济上的回报,而技术上的突破又可能会逐渐丧失。

仝华霞仝华霞优质答主

中国芯片企业能不能崛起来了?目前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扶持力度

不管是从资金扶持,还是从市场应用来说,都应该加大力度,毕竟与国外大厂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而目前国外厂商又很乐意把中低端的产能转移给他们,这就给了中国芯崛起的机会,所以应抓住这个机会。

二。加大人才储备

我国芯片从业人员人数也不少,但大多缺乏芯片设计经验,因为芯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工程,而不是简单做电路板,所以从人才方面来说,需要加大研发队伍的投入,以及加大储备力度。

三。加大研发投入

芯片属于微电子技术,这种技术迭代比较快,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地投入资金研发更新的芯片产品,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应持续加大投入,目前不少国产芯片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相信再经过两三年的积累,应该会赶上甚至超过国外厂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