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字五行属什么的?
1.从文字起源看,“雷”与“靁”是同一个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靁,阴阳相薄,感於天地,而动发於物者也。从雨,畾象回转形。凡靁之属皆从靁;靁,古文雷。”这个字形由三个“田”组成,中间的“丨”表示闪电的意思。 由于“雷”的本义就是打雷,所以引申出“震响声如雷”的意思[1],又因雷电往往伴随降雨而得名下雨,故又有“降雨”、“雨水”等义项。
2.古代以五音十二律来纪年月日时,而五行和五方、五色、五声等都相互对应,因此“五”和“木”“火”“金”“水”四个单音节的词语组合起来,构成了“东(木)雷”、“南(火)雷”、“西(金)雷”、“北(水)雷”以及“天(乾)雷”五个“类字”——“类字”是指这些字的形体结构与所要表达的语素在意义上相类似的一类汉字,它们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一般并没有直接联系。[2]
3.“雷”在古代有八个类字,除了上述几个以外还有“大雷”——“雷乃大也”、“阳雷”——“阳气动辟而阴雷震动而雨”、“龙雷”——“阴气化龙,乘阳布气,乃雷”等等。 “云”与“雷”也是一组类似的类字——“云雷”——“密云不雨”,“雷云”——“雷始声”。 此外还有一种写法很特别,即“霆”——《尚书·舜典》记载:舜命大禹“咨,汝谐”。孔安国传称:“霆,疾雷。”因为“霆”是“雷”省去了“雨”,所以可以理解为迅疾的雷。
4.再来看“霈”。根据《玉篇》:“霈,雨大也。”[3]也就是说,这又是一个形容雨的形容词——不过它不是通过描述雨下得有多大,而是通过对比来表现的:下着暴雨的时候人们只能看到一片白茫茫的水雾,看不到地面上的景物;而在下“霈”的时候,天空仍比较晴朗,人们甚至还能透过水汽看见地面上的人影和树木。由此可见“霈”的雨势之大。
5.最后来看一下“雹”。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雹,雹也。从雨包声。一曰雨零而下也。一曰雹,阴雹也。”也就是说,“雹”既可以是“雨降落”的意思,又可以指落下的雨呈块状而不成水滴的状态(也就是冰粒),还可以特指那些呈块状的冰粒为“阴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