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的一种原始宗教观念,指自然界中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现代考古发现的最早记载“五行的金文《尚书·序》”。 金文《尚书·序》 夏商周三代时期,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可以归结成五种元素的组合与循环变化;因此创造了相应的信仰体系——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核心在于: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的轮回,每一个周期都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主宰者”,他们的力量分别对应着五行之中的某种元素,这种元素被称为“旺相”。
在周代的祭典中,这五种元素的轮转是由太昊、炎帝、黄帝、少昊、尧五帝掌握的。而在汉代的五行之中,东方为青色,属木,其神句芒;南方赤色,属火,其神祝融;西方白色,属金,其神蓐收;北方黑色,属水,其神玄冥;中央黄色,属土,其神后土。 “五行”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指导日常生活是非常有用的。例如:
1.养生方面:《黄帝内经》中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的“法于阴阳”就是说要根据阳气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来养生,而“五行”正是阐述这个规律的最佳文本之一。
2.择友方面:《论语•季氏篇》中有言“君子有三戒:年少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年血气渐衰,戒之在得。”这里就运用了五行中青年各有所主的规律来告诫年轻人,要注意节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3.交友方面:《周易》坤卦文言有“六二,直如矢。利幽人之贞。”宋代易学大家朱熹注解说“此言人臣之道,唯二乃中正所以直者,惟行中正,则人之所守,如矢之直。”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如果能立身中正,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像射箭一样准而直。这样的论述其实就暗含了五行学说中,青年时期的阴阳五行各有归属的道理。只有明白了这一道理,我们才可能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学会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