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时五行是什么?
癸丑时,是指上午九点至十一点(9-11时),为干支纪时的十二时辰之一。 古人根据一日中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对应于现在的十二时辰表,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半小时。在古代,人们用“鸡鸣”“平旦”“日出”和“昃”等词来描述一个时辰内的不同时段,其中“鸡鸣”指的是天快亮的时候;而“平旦”指的是黎明,也就是现在的清晨6时左右,“日出”则是指太阳升起的时间,大约现在清晨7时至8时;“昃”指的则是太阳偏西了,时间约在下午3时至5时。
而在“午”之前的时间则被称为“日中”或“日昳”,在“午”之后的时间则称为“晡”或“日落”,“晡”指的是“午后二时至四时不计,日没以后至黄昏以前这段时间”,也就是现在下午2时至4时这一时段,因此也称作“晡时”;与“晡时”相对而言的是“黄昏”,它指的是夕阳坠入地平线之后的时段,约在现在傍晚5时至7時。 除此之外还有“定昏”,这是相对于“暮色已深沉”来说的,表示太阳已经落山,即现在黄昏7时至9時。
最后就是“夜半”,也就是子夜时分,也就是现在的凌晨1时至3時。 “五更”是现在凌晨3时至5時。 而“天明”则指现在的上午5时至7時。 除了“五更”之外,其他各个时段均有一更为其代称,如将“酉时”称为“日落酉时”、将“戌时”称为“日落戌时”等等。每个时辰都有“初”“正”之分,如“寅时”分为“平旦寅初”和“日出寅正”;“未时”分为“日中未初”和“日昳未正”。也就是说在这十二个时辰里,每一个时辰的开始和结束各包含有两个时间段,这样便于人们分辨准确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