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橦五行属什么?
梭,木也。从竹,表示用竹制器具的意思 《集韵》苏禾切,音梭。《类篇》织具。《玉篇》梭,竹器也。作水则浮,作田则熟。又《广韵》《集韵》疏果切,音朔。义同。 《广韵》:“一曰织机。”
《集韵》:“一曰草名。” 按,今字作“蓑”。○按《说文》无“蓑”字,《广韵》、《集韵》所载“蓑”字皆非其本字,此盖“簑”“梭”二字形近而误。《庄子·至乐》注,“簑,竹衣也。”可知“簑”即“梭”之异体。《庄子》、古书注、《汉书》引《淮南子》文,皆作“簑”;而唐人诗,如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晓吹行色飕飕冷”,柳宗元《袁氏安园池》“湿风松杪堕轻冰”,杜牧《春雨》“沙头宿燕应先晓”等,则作“梭”。宋元人词曲,如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王实甫《丽春堂》“暮雨潇潇,润枝头红杏”,张养浩【双调】夜行船《秋思》“露冷莲房翠叶残”等,皆作“梭”。明徐渭《女钗钏记》第十六出“萧萧暮雨洒空山”,清李渔《闲情偶寄》卷四《词曲部》三之五“‘落索’宜作‘失落’”,皆以“梭”为“簑”。可见“簑”“梭”通用之久远。
关于「篠」字的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有如下记载:『篠』,小竹也。从竹,肖声。读若篠。《诗经》言‘箫韶’。又,萧萧也。又,筱筱,小意也。
宋代司马光著的《文字典》里对「篠」字的解释与《说文解字》大体相同。但汉代以来的典籍里「筱」字多数情况都写作「蕭」。例如:汉朝班固著的《汉书・郊祀志》里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唐代韩愈所作《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纤纤月色好,闪闪烛光辉。」明代李东阳撰写的《怀麓堂诗话》里提到:「‘箫韶’谓舜之乐,舜南巡狩,奏‘箫韶’于九嶷。李白赋‘箫韶’曰:‘闻之清新,似不胜凉风飒飒;听久乐奏,如闻仙音悠扬。’」以上诸例里的「簫」字,都是从古文「蕭」演化而来。所以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认为「箫」和「蕭」是古今字。
在宋代以前的一些典籍中也有「篠」字写作「蕭」或「箫」的例子。例如晋代束皙著的《饼赋》中有:「萧萧白露下。」又汉代张衡著的《西京赋》里有:「击缶而箫笙。」上述例子中的「簫」「萧」或「箫」字都代表「篠」的意思(演奏乐器时手持的竹管)。
我个人推测「篠」字可能本来写作「蕭」或者「箫」,后来才统一写成「篠」,因为「箫」字在今天普通话里的读音xiāo显然与「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