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五行多少划?
7画 繁体字「鄧」的筆畫數。 查询結果:共包含 7 個中文字,總筆畫数 53 畫。 其中 4 個單字笔画数 19、20、16、16;2 個字型笔画数 8+12、12+8。 部首為「阝」的字,筆畫總計 12 畫。部首為「虫」的字,筆畫總計 19 畫。 「鄧」字含有 5 個部首,分别为“艹”“阝”“虫”“木”和“口”。
“鄧”字的字形分析: 首尾形聲字形。上“頂”下“邑(yì)”左右“言”。本义为地名用字。引申指“城”“邦国”“封地”“国土”等。又用作姓氏。
“鄧”字的意思:
1. 古國名 [Deng state]。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北三十里。周成王封其弟叔為鄧侯,號文候。後秦滅鄧,以鄧爲郡。
2. 姓。見《三國志》裴松之註引《吳書·韋曜傳》。
3. 古地名。東漢於陳留郡夏丘縣西北置鄧縣,魏文帝曹丕時改稱安昌县。西晋復稱鄧縣。屬襄陽郡。今陝西省西安市以南有鄧縣鎮,即古鄧縣之地。
「鄧」字的历史演變: “鄧”初文的字形與“祝”相似,且義亦相通,皆表示“祝禱”“告訴神靈祈求保佑的意思”[1]。 秦一統天下後,小篆“鄧”字作“�”,字形由橫形變為縱形,然後再左邊加一短橫而形成隸書“鄧”字的雏形。到了漢代,“鄧”字漸行漸穩定,形成了隸書字樣。 汉隶“鄧”字做為正體字形沿用至魏晋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隶书再度流行起來,“鄧”字也隨之回歸到隶书字樣。然而,這時的“鄧”字右半部分的筆劃順序與現在的隶书截然不同——先寫“页”再寫“木”——形成“鄧”字的異體字“苳”,通假作“燈”“齟”“阻”“箸”等字。
進入宋元以來,“鄧”字又恢復了漢代的風貌,成了正體字。不過,因舊字形“鄧”字右半边“頁”旁的一筆劃被錯認為是一撇,導致“鄧”字構圖扭曲,從此成爲“鄧”字異體字“岽”,通假作“東”等字。直到新字形系統建立,才將此誤別字形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