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化解五行相克?

付寒溪付寒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相克的理论”属于古代的哲学体系,至今仍有影响。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相生相克而形成的。 具体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中医的运用中,“五行相克”有“因虚致实”“因实致虚”和“实实”或“虚虚”三种情形,但更多的时候指的是后者。 因为现代人受西方医学的影响,一提到“虚”就会想到“阴虚”和“阳虚”,认为阴是指物质上的不足,阳是指功能上的缺乏。而在古代医家那里阴阳并非这样简单,而是有“阴盛阳虚”和“阴损及阳”以及“阴阳两虚”等更为具体的证候。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的“智者”说的就是懂得养生的人。这些人知道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节生活作息,在寒冷的季节里注意保暖,在炎热的环境中注意避暑,劳逸结合,动静适宜,如此则疾病不易发生。

可见,古人对养生的认识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人应该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那样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包括四时的变化、昼夜的更替)来生活,只有这样,生命才能长盛不衰。 而“五行相克”其实就是指自然界五行的运行存在着“衰、胜”关系,春天木旺,可制夏日之火;夏季火旺,可抑制秋金;秋季金旺,可制冬水;冬季水旺,可灭春木。古人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了“补”与“泻”的方法,用来调整脏腑的机能。

中医将人体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五脏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同时又互为补充,不可孤立地看待某脏某腑的问题。如果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往往可以从五行相生的原理找到根源——这个部位先天秉赋不足或者后天失调了;也可以通过五行的原理来指导养生保健,让机体慢慢恢复平衡状态。

弓勤芹弓勤芹优质答主

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的相克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克就是具有制约与被制约的双重关系,五行相克是保持五行运动的一种规律,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动力源泉,只有五行相生相克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反之,五行相克太过或不及都会引起五行相侮,破坏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要想防治这种由于相克太过或不及而引起的疾病,就必须从协调五行相克的关系入手。

根据五行学说的特点,五行是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因此,当某一行过于强大而克伐太过时,就应从制约此行的另一行着手,去制约此行的发展,从而缓解此行对所克一行的太过之势,这就是以强抑强的手法。在中医治疗中常采取“实则泻其子”的治理手法。

当某一脏腑的相克关系由于本身过于衰弱而不能抵挡所生一行的反侮之时,就要采取强壮本身的方法,使本身不再衰弱,重新建立起对所克之行的正常制约关系,以达到正常代谢的平衡状态。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虚则补其母”的治疗手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