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五行属什么?
《黄帝内经》“五藏应五行,六腑应六阴”中提到的只是与五脏相对应的五行属性是木、火、土、金、水,并没有与六腑相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中的哪一行。 “六腑”一词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该书在讨论十二经脉时,将经脉分成“属腑”、“别走腑”两类,而“属腑”之“腑”就是指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一、小肠应火 首先排除小肠属火的观点,理由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部医书,其中一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治疗措施的书叫:《足臂十一脉灸经》;另一部专论针灸穴位和针灸疗法的书叫:《阴阳十一脉灸经》。这两部古医书中就记载有“小肠”的经脉,而且小肠所经的路线是从手少阴心经开始沿着手少阴经下行到心下(心下即今之剑突下),再沿腹横动脉下行至脐旁(大横穴处),再下行于小肠之下(指阑门以下部分的小肠),其支脉从下腹腔内上行经过横结肠(盲肠处),上达胸中通过膈肌进入肺内,又上行出于颈后入耳中。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古医书中的小肠经脉与现在中医理论所说的属于六腑之一的小肠并不相同,它没有进入小肠,而是进入肺里了,这与我们认为的火行一样,都是向下走的,所以小肠应火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二、胆囊应木 根据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的战国时期齐国竹简整理出了一部医书——《十问》,其开篇就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胆者,持人之血气者也;肺苦气上逆”等记载。 同时,据文献学考证,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也出现了关于内脏病变部位与相应五官的论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六腑十二经有血络”。又如《素问·刺禁论》也说:“刺中心,则死,不予酒肉以酒肉,发恶,七日死……刺中肝则亡魂,刺中肾则死脾……”可见此时人们已经注意到内脏病变的部位与相应的五官的关系,说明当时的医学家已经从视觉或触觉来发现一些内脏疾病与体表有关联性。
三、脾胃应土 根据古代典籍以及现代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的脏腑划分实际上是以五行为主,以功能为辅。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为: 五脏:肝应木,心应火,肺应金,肾应水 四肢: 胆应木 小肠应火 大肠应金 膀胱应水 六腑: 胆应木 小肠应火 胃应土 大肠应金 三焦应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