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工业生产企业?
作为一个在化工行业深耕多年的企业,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转型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保、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强化,化工行业的标准规范越来越严格,对生产和安全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市场对于绿色环保、安全可持续的化学原料及中间体需求增长迅速。这些新形势新情况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实施战略升级和精细化管理,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围绕“提质、降本、增效”开展工作,从工艺技术、装置运行、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改造优化工作; 在安全上,我们坚守“安全生产零容忍”“安全环保零事故”底线原则,推进HSSE管理体系建设与贯彻,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筑牢安全防线。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精细管理与变革创新,推动高效、绿色、智能化发展,创建国际一流化工企业!
当前工业企业能源管理薄弱、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能源管理是推动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是实施能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工程是工业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是工业企业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2号)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予以重视并推动实施。
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工程建设应与节能和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应制定能源管理中心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能源管理中心系统首先应与工艺流程、能源管理流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预测计划与统计的管理、能源调度与控制的管理等有效结合。应以提高工业生产工艺用能、用热效率和公用系统管网效率为目的,建立工艺生产、公用工程系统计量、能流监控、实时调度、统计分析、预测计划、优化运行管理等系统。工艺生产部分应以系统节能为原则,逐步推行生产过程和工艺单元能量优化管理。公用工程部分应对能源动力、通风空调、给排水等系统实施优化运行管理。另外应加强能源与信息化工作的结合,建立能源计量与信息化相结合的能耗数据采集系统;建立能源监测与信息化相结合的能耗在线监测与预警平台;建立能源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能源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能源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