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天气预报怎么写?

祁森哲祁森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1957年到2013年,《世界气象预报》专栏一直在中国气象局的官方报纸《中国气象报》上。现在《中国气象报》已停刊,该栏目迁移到中国政府网发布。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世界各地的天气,我们从历年《世界气象预报》中挑选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内容,以时间为序进行连载,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20世纪60年代:关注大气现象,探索气候规律(1964年至1968年间) 1964年至1968年间的《世界气象预报》关注并介绍了世界各个地区出现的各种大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大风雪等自然灾害;同时还涉及到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问题。

1960年代初期的地球气候异常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这篇发表在1964年1月1日的文章中,作者首先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大气环流和海洋温度的变化,然后指出“近年来地球表面气温的上升趋势可能还伴随着地磁活动的增加”,并提出了关于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化规律的假设。这篇文章在谈到气候变化问题时特别强调了 “当前这一全球性气候变化的成因及可能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除了大气环流和海洋温度外,这篇报道还提到了另一个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文章提到,美国宇航局的新数据显现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可能由人类的燃烧作用所引起。虽然这篇文章中没有具体阐述“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但提及“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可能成为评估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累积浓度和新陈代谢的一个指标”。这可以说是目前人们所熟知的“碳排放”的早期表述。

在1964年的报道中,还有一个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内容——关于青藏高原的气象测量。当时我国正处于“两弹一星”的阶段,而解决核爆炸条件下云中水气温度瞬间剧增的问题,是攻克原子弹爆炸物理学的重要一环。为此,我国组建了一支高原气象探测队,进驻海拔超过5千米的高原无人区,开展长期科学考察,获取了一批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我国成功研制核武器发挥了重要作用。

楼卓锦楼卓锦优质答主

一般来说,天气预报可以有三种写法,一种是数字式,如今天白天晴,偏南风3到4级,气温20℃到25℃;第二种是描述式,如晴朗,微风;第三种是符号式,如晴:▲或用阴、晴、雨等文字。随着卫星、雷达等现代化观测手段的完善和计算机的运用,天气预报的时效在更趋细化,像每天6时开始、8时以后或每隔数小时,甚至连续降雨何时能见晴,都能详细表达出来。

天气预报的发展,首先是从观察开始的。早在2000年以前,人们就开始观测太阳与月亮的运行情况,并总结出气象变化的规律。如太阳黑子增多时,地球上常有风、旱、水、虫等灾害出现,人们用“火星入月,天下水至”、“月为水府,金来入之,大雨立至”等来描述天气。我国5000年前就已有专人观察天象,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有“云将军”、“雨君”、“风伯”等气候神了。在西方,古希腊的泰勒斯善于观察天象和风、鸟的习性,能正确地预示未来天气。当时,人们只能根据天空中风云的变化,鸟儿的习性等做短时期内的天气判断。

直到18世纪中叶物理学、化学兴起后,人们开始用仪器测量大气的物理现象,并在各地设置气象台,以系统地观测大气现象。当时一般测风、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风向。185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提出根据天体的光谱线位移,可判断天体运行速度和方向,后来被气象学家用于研究大气运动和天气预报。

现代的天气预报包括:①对大气运动状态的分析,一般在气象台进行;②制作分析图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发布;③在航空、航海、水文、农业、建筑、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中投入使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