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3投在哪里?
“一亩三分地”,北京人的自留地! 当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北京人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工业建设使用,“搬家不如搬坟”的那一代人,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首都的腾飞。
作为当时最大的郊区,通州被划分成了很多小片,用于安置从市区内迁走的人家;而当时工业还不发达,所以大多以农业为主,于是人们又回归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这就是“一亩三分地”的由来(其实比这更夸张,比如我家附近因为要修建某大型水库,整个村子都搬迁了,每一个移民得到了150平方米的土地)。
这种分散化、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当然是不利于发展生产的,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那些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逐渐被开发,工厂和写字楼取代了麦田和桑园。 不过对于当时的北京人来说,失去的是自己的家园,得到的是首都的崛起。而对于今天的北京来说,随着城市的扩张,“一亩三分地”已经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墙,里面是过去与现在交替的建筑,有充满历史感的胡同和四合院,也有林立的高楼和现代化的商场;里面居住着世世代代的北京人,也有着像作者一样的外地人。 “一亩三分地”里有着北京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一般北京23投主要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朝阳园、海淀园、亦庄园、昌平园、顺义园、石景山园、怀柔园、通州园、房山园、大兴园等分园。以及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园区,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多园”统筹发展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园区等。
申请条件:符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企业,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各领域TOP10获奖企业。大赛由中关村管委会主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产业联盟等单位承办,自2017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累计遴选600家各领域代表企业登上全球大赛舞台,已成为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前沿科技竞技发声、交流合作、成长培育知名平台。历届前沿大赛总决赛获奖企业优先纳入“231”工程支持序列,由中关村管委会给予重点宣传推广、资源对接和相关配套服务支持。
2、投资机构持股的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企业。持股的机构应为在京注册的专业投资机构,且持有企业股份比例应不低于30%。企业实际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应不低于10%。
3、在京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发起、持股(直接持股或为实际控制人)的具有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潜力的企业。
4、其他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