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火的有哪五种火?

廉成富廉成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火,是阴阳学说的延伸。古人将太阳周期运动划分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点。在冬至到夏至这一区间内,太阳由南向北移动,故称为“阳极”;在夏至秋分之间,太阳由北而南,因此称为“阴极”。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各占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即冬至这一天夜晚最长,以后白天渐渐变长,至春分昼夜相等,秋分时又一天黑夜最长,至冬至夜最长。

如此循环往复。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其中相克的规律是:强土克弱水,强木克弱金,强火克弱土,强金克弱木,强水克弱火。这正好符合了阴阳两极相互转化的原理。

于是,人们根据上述原理将世间万物分为五大类,并用五行对其分类,即所谓“五行理论”或称“五行所属”。其具体分类方法是,将世上万事万物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并以其属性分别归属五行之中。

《尚书·序》曰:“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可见,五行最早仅指自然界中的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然而,随着哲学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认识,今天人们已经将五行扩大到了包括概念性的东西在内的五个方面,即:金水木火土。

不过,此五行与彼五行并不是同一个范畴,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发展。前者属于物质,为后者的构成成分;后者属于抽象,反映的是事物的存在状态。在很多时候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但在某些时候它们又是统一的。 比如,天气渐热我们可以用“火”来表示它的温度高;而说“水”的温度低,则是在说明天气逐渐下降转变为“水”阶段。在此过程中“火”消失了,但“水”出现了。五行之间既存在此消彼长关系,亦存在着转化关系。

花东银花东银优质答主

神火:即指人的生命热能与脏腑之火。主要指心火,分虚、实二证。实证者多见心火上炎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心胸烦热、吐衄等,以及肝火挟痰蒙蔽心窍导致发狂等证。治疗宜清心泻火,方用导赤散、朱砂安神丸等加减;虚证者多由于阴虚阳亢,心肾不交,以致心火上炎,出现心烦不寐、健忘梦遗等症,治当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如黄连阿胶汤加减。

君火:指阳气神机。人体得之以温养脏腑,推动代谢的生理功能。若阳气过亢,则成恶热、耗阴劫液、便难溲赤等火热之证。治当清泻阳明经热,方选白虎汤加减。

相火:指命门之火。为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所不可缺少,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有温煦五脏六腑,蒸化行血的作用。相火有常、有非常。所谓常是指其功能正常,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乃人身精华所聚,不为邪、热所伤,保持其恒定。倘过于亢奋而非常时,则为不藏,妄动妄泄,迫血妄行,可变生诸多火热之证。治当壮水滋阴,则阳火自潜,交通心肾,则水能济火,虚火自熄。方宜六味地黄丸、滋水清肝饮等加减。

形火:即指人之壮阳有余,阳盛火旺之体引起的火盛热炽。壮阳有余之形火易自内而发,或因外邪引动而发。皆易生热化火成痈。其治若为外有表邪者,宜解表清热,方用辛凉解表药,如银翘散主之;如有脓腐成痈者,宜用内疏外透,透脓托里之法,方用透脓散等加减。

房火:即劳伤肾气,扰动精室;或肾经蕴热,引起阳强易举,梦寐遗精,头晕目眩等证。治疗宜降心火、滋肾水。方用天王补心丹、虎潜丸加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