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折基金?
“下折”是债券基金特色,指债券基金在清算时发生兑付风险(比如公司清算、破产),导致基金无法全部或者部分兑现,从而造成的本金损失。由于这类风险通常难以预测,且往往发生在较长时间之后,因此也被视作“潜在下行风险”。 如果投资者购买了100万份某债券型基金,而该基金的持有期恰好碰上上述情况,那么投资者的损失高达95%以上!
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意味巨额亏损,所以债券基金又称为“保险基金”和“准保险基金”。 之所以说债券基金风险高,还因为其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虽然长期来看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要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是短期存在利率上升的风险——央行加息会导致已发行的债券价格下跌,基金资产受损。
债券基金还存在流动性风险,如果基金投资者急用钱,需要卖掉持有的基金,可能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接盘者,最终被迫低价卖出,损失不菲。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在正常情况下的分析,一旦遇到金融危机等特殊情况,任何问题都会变成大问题。
场内带杠杆的分级基金在净值大幅下跌时可能会触发合同规定的向下折算条款,简称“下折”。通常分级基金B份额规定当其份额净值小于0.250元或0.100元时,将触发下折条款。
基金下折的原因和意义:让场内B类远离危险区域,保护B类永不失1元以下。同时,让A类和B类比例恢复正常,让杠杆正常发挥功能。
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基金下折的过程,我们以基金A为例子(基金A母基金代码:162608,A份额代码:150084,B份额代码:150085),当发生下折时,一般有以下几步:
在2015年12月22日,基金管理人发布公告提醒持有人,近期将可能触发不定期份额折算阀值。在规定折算日2015年至12月28日,折算前场内母基金净值为0.904元,基金A为1.000元,基金B为0.809元。
2015年12月29日,即折算日次日,该只基金净值计算如下(以场内为例)。折算后,场内母基金、A份额和B份额净值都为1元,在折算前持有场内母基金的持有人,其持有的基金份额数按照折算比例相应调整;在折算前持有场内A份额和场内B份额的持有人,除享有相应基金份额的折算调整外,还将获得相应场内母基金份额。折算完成后,场内母基金的份额数由原A份额、B份额数之和扩大3倍。
基金折算公式:
1、母基金折算
折算前场内母基金份额净值为(X)折算比例=(X-0.809)/(1.809*X)
折算后基金份额=折算前基金份额*折算比例
2、A份额(银华瑞祥)折算
折算后份额=折算前份额
3、B份额(银华瑞和)折算
折算后份额=折算前份额
4、新增母基金折算
折算后母基金份额数=折算前A份额数+B份额数
注:具体折公式以及实际案例请仔细阅读基金招募书(详见:基金折算公式以及案例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