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双降指什么?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熊清义25日在北京表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5.69万亿元,同比多增6696亿元,平均利率比同期降低34个基点。同时,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
新增贷款及降利率指标好于预期,但是,不良贷款双降不及预期。
25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2019年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评价结果》,银行业整体实现“三好一批”,即资产质量好、不良率好、拨备充足且提拨效能好,稳健经营评类别为优秀的机构数量较2019年二季度占比上升。但是在两个重要指标上不及预期。
熊清义表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自查发现不良贷款笔数6835笔,金额1153亿元,截至2019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4%,比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2019年9月末,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83%,比年初增加31个百分点。
此前的12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其官网披露的《2019年11月银行业监管统计月报》显示,11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44%,较上季末增加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4.84%,较上季末减少3.71个百分点。
实际上,11月末,在中国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发布经营数据显示,两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出现不同幅度下滑时,市场就已经传出中国银行业开始“洗贷”的消息。当时,市场预期,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通过表内表外、直接间接放贷获取的受益已经不大,通过拨备大幅降低的不良贷款率和提高拨备覆盖率(150%—200%),更加满足了监管要求,同时,也为股东回报提供更大的空间。
彼时,市场普遍认为,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NA)规范债务融资工具的品种和利率创新举措的背景下,债券融资、ABS(资产证券化)、银发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产品持续孕育发展空间,是未来银行差异化竞争的新领域和新优势。银行通过转型调整,从经营传统存贷款业务向经营“综合借贷”和创新金融服务转型,从单一业务模式向集约化、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转型,从粗放式、被动式管理向精细化、主动式管理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以改革促进发展,实现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
熊清义在发布会上表示,从不良贷款“双降”情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求,对不良资产坚持客观评估、及时认定、真实暴露,合理计提拨备,不断加大处置化解力度,充分发挥资产处置协同效应,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下一阶段,银保监会将继续督促金融机构增强资本实力,实现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以稳妥的措施和办法持续压降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