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叠翠成语?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12),秦始皇为躲避人世间的是非毁誉,在今西安市南郊终南山中修筑了名为“阿房宫”的离宫,其前殿遗址秦始皇时名曰“天子宫”,是我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形式。汉代名为“天子宫”,南依乐游原,原上建有“乐游庙”。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僧人泓禅师入庙为僧,把“乐游庙”更名为“清禅寺”,“乐游原”也跟着被称作“清禅原”。因这里地势较高,四望宽敞,是都城内登高远眺的佳处,也是长安(今西安)城内士女平民在寒食、清明登高游乐的常处所,因而又称“望贤宫”,“翠微宫”。“翠微”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乐府旧题《淮南王篇》,其注释中记载:“坐中臣子尽翠微。”“翠微”是西汉淮南王刘安门客冠带的样子,意思是门客冠带皆绿,一绿到底,绿在古时通“翠”。
“翠微”一词因《淮南王篇》而广为流传。南朝梁诗人何逊曾以“翠微”为题作下“风生莺鸟乱,花落翠微倾”的诗句,“翠微”一词由冠带代入诗题,指一种远望的意境,因此成为半山的雅称。南朝梁诗人江淹,也有“登临望秋水,仿佛见归船。芦花稍泛腻,榆荚乱成钱。翠微终南里,丹壑蓝田边。昔余膺微尚,数得上蓬山”的诗句。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婿杜荷获罪,把他家的“阿房宫”赐给了“翠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