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成语吗?

毕恬菁毕恬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赤壁之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hì bì zhī zhàn,意思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号称八十万兵力,进攻孙吴。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总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南)一带用火攻大败曹兵,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比喻运用智谋,凭借某种条件以少胜多。出自《赤壁之战·小乔篇》。此成语的典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参见赤壁之战。

扩展知识:

1、成语典故

东汉末,曹操削平北方群雄,控制了汉献帝,加紧南下,准备一统天下。占据江东一带的孙权雄踞长江下游一带,占据荆州的刘备雄踞长江中游一带,与曹操抗衡。于是曹操率领83万大军南下,攻破荆州,刘表病死,次子刘聪降曹。曹操又派使去见孙权,说如果孙权降曹,可封为王。这时东吴群臣有的主张降曹,有的主张抗曹。孙权便派周瑜、鲁肃向刘备求救。曹操大军南下,已至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赤鼻矶,距孙权治所在长江下游的建业(今南京)仅数百里。当时刘备驻湖北南部、湖南及今广州、广西一带。公元208年,三国赤壁之战时孙吴主将周瑜采纳部将黄盖的建议,使用诈降和火攻的方式,于长江边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南)大败曹操大军。周瑜用兵如神,这一仗击退了曹操,使中国免于遭受外族的统治,周瑜功不可没。中国从此进入三足鼎立的局面。

2、历史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是汉末历史的转折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这场战争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此战时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而曹操号称八十万。孙刘联军能够胜利,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是值得肯定的。曹操有绝对的胜算,却在骄傲自大下中了计谋。周瑜、黄盖等人分析了双方优劣,找准了曹军的弱点,使用了火攻之计。孙刘联军在对吴郡、会稽的战役中,逐步掌握了水战的技巧和规律,在对战中,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使曹军大败亏输。东吴、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中的密切合作,为孙刘联盟的巩固提供了实际基础。赤壁之战是汉末历史的转折点。

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全军覆没的曹操并没有消沉,而是总结前车之鉴,对兵制进行了一番改革。这首先表现在募兵制的不断推广上。建安十五年,曹操下《屯田令》,命在各州郡“征夫,悉令就田”。这说明:汉末的“夫兵”或“役兵”还较普遍,这应是“民兵”制的延续。此后,随着屯田制的发展,这类“夫兵”也不断转向“屯兵”,其中即有不少作为兵士而脱离生产。

在这一时期,曹操还对军事机构作了新的调整,“置军师(骑)都尉,立东西二府”,在“军师中(骑)、前、后、左、右边”等各级机构中广增将、校职位。如《三国志·许褚传》注引《魏书》说,建安二十年,“增褚户邑……时于禁新失七军,以褚督一营,为苍人将”。像许褚这样的人,其主要职责就转为练军和出征了。这些改革,都是针对赤壁之战教训而进行的。

至于刘备,他以3万人马取得“南郡之役”的胜利,此后又于建安十九年到二十年攻取汉中之地,这使益州集团也不断增强。在此期间,刘备也对军事组织作过调整,如他在担任荆州牧之后,开始“犹承前主之法以置监军。”后来,因为“关羽远在蜀北,欲并统汉中”他便“乃割一州与平(费诗)平(冯习)并为镇军,以冯成(维)为师,以代监军之任。”“建安十九年,蜀既定,乃以许晏为征东将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