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学数学?
学好数学要多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才能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位传奇数学老师孙维刚老师教儿子学数学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儿子孙向东的数学学习,孙老师一直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他认为,理解了的东西容易记住,而记住的东西常常使理解不断深化。为此,他十分重视学好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
有一次,儿子告诉他说:“对顶角相等。邻角补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等,内错角等,同旁内角补等……这么多的定理。怎么也记不住。”孙老师问:“你会画图吗?”他说会。孙老师说:“那么。你用一个图就能记往所有的定理,并且终生不忘。画两条相交直线。再作一条截线,要求有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注意。要标出对顶角、邻补角等。记住这个图,所有定理都记住了。今后,需要用时。你自然会联想到这些定理。”儿子觉得很有意思。
到了初二,儿子的平面几何越学越难。一次。儿子对孙老师说:“证明题不会,连分析都不会写。”孙老师要过他的课本一看,“这么简单的题目竟然不会分析,是没记住定理吗?”儿子连连摇头。孙老师让他仔细读题,认真看图。不一会儿,他分析出来了。孙老师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以后。遇到难题,孙老师不再直接告诉他怎么做,而是让他自己读题。自己仔细琢磨。过一会儿。自己就会想出来了。
还有一次,儿子做代数习题时,碰到了这样一道题:“某商店有甲、乙两种商品进价之和为280元。甲商品按3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后来应顾客要求。两种商品都按定价的九折出售。结果仍获利50.4元。问甲、乙商品进价各多少元?”儿子试了半天,怎么也做不出来。孙老师没给他讲。而是出了一道简单的题让他做,这回他很快就做出来了。孙老师让他把这道简单题和前面那道难题认真对比。他自己就发现了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很快就把难题解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