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客消费吗?
在上海生活了21年,工作了7年的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上海人穷的时候(90年代末),虽然上海人的工资水平也达到了1500-2500元/月(当时的外企一般给新入职的员工至少是本科毕业的起薪就是这个数了),但是大家的消费水平非常低,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吃顿饭一般就十几块钱,小馆子、大排档的价格就更低了,喝杯饮料一般就一两块。
不过,那时候旅游的人很少,来上海旅游的主要是周边城市的人,比如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人,这些人对上海的消费水平也没什么概念。 后来到了2003年后,大家的生活水平开始提高,购物、出游也开始增多。上海的物价也开始攀升,但和现在比还是便宜很多的——2003年时普通职工的工资水平大概4000元/月左右,而高收入的人群比如外企主管、金融机构的员工等,工资水平能达到六七千甚至上万。
当年上海流行一个词“吃泡椒凤爪”,意思是吃个小零食,价格不高,吃得又舒服,这种消费在那时很受年轻人的推崇。当然,现在吃泡椒凤爪已经不时髦了,因为物价涨了一点儿。 但这个时候的上海人已经开始学会消费了,而且那时的上海还没有成为国际大都市,所以大家也不至于拿着钱包到处炫耀。
再后来就是2008年以后,上海的经济起飞,外资企业高薪水吸引了不少人才,这些高薪水的背后就是高消费。当时上海很多商场里面都有奢侈品柜台,像恒隆广场、静安寺商场等等,这些商场里的商品价格不菲,但每天前来购物的中国人却络绎不绝。
那个时候,上海人的工资中位数已经有6000元/月了,高者年薪可达三四十万,所以这个时候的上海已经是全国消费最高的城市之一。 这些年,上海人的工资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据我了解,现在上海月薪过万的人不少,五万六万的也很多,十万以上人群也不少。所以从工资水平来看,上海人已不再是全国最高的群体之一,但因为其高昂的物价,上海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支出仍然是全国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