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己五行属性是什么?
“乙”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乙,勾卯也。象草木曲尾形。”这里“钩卯”指的是“弓”的末端。“乙”的字形由“弓”和“末”构成;甲骨文的“乙”“末”两字多像弯曲之形,金文的“乙”字则将“末”改为“上”字形。西周金文中,一些文字还保留有“末”的形象,而另外一些则是直接写成“一”了。战国文字、秦文字、汉文字基本上延续了金文的这种书写形式。可见,“乙”字的形体演变基本上是保持固定的。
那么为什么将“乙”的五行归属为木呢?从“乙”的字形上看,它确实像一个树木的枝干形状,并且甲骨文字形中“乙”往往与“甲”一字出现,两字并列形态常见,犹如两棵大树排列。故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中说:“‘甲’如树大枝纵横而出,‘乙’如树小枝屈曲而出。”所以清·张惠言在《周易序》中就说:“震为木,巽亦为木……”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为《易经·说卦传》作注时也说:“东南方,木也。”古人是将“乙”五行归属于木的。 既然“乙”属木,那么由“乙”字所组成的汉字大多也都属于木字旁的汉字了。这些汉字在今天的常用汉字里数量是比较多的,例如:札、札记、笔札、章台、封禅、奏章、文告、启始、起始、姓姓等。
在天干五合中,乙与己相合,合后为土,即所谓的合化。合化后的五行属性是永久的转化,再也不能分,乙己合土后就再没有了木性与土性。但合神仍然存在。虽然不存在了实际的本气,但是在地支运行中依然存在,即所谓:天干合化有其神而无其气,神依于其所住之地支而有象,即化气存象,象依于支。
从甲乙的出生地以及他们的成长过程来分析,甲乙均为木。甲为长兄,为厚实之木,为栋梁之才。乙为幼弟,幼弱,为花果柳枝之木,为薄小之木。在万物的造化中,甲为雄,乙为雌。在空间与形象上,甲为外,乙为内,甲为表,乙为里。
甲和乙刚出生时,甲是实,但没那么坚硬,乙娇嫩的像个女人,还不及甲,但也属于实。甲乙虽然实质不同,但都属于木,木的本性是曲直,因此两人都有向上生长的秉性,有向外扩展的禀性。木的属性与气场为青色、酸味、条直、光滑、柔软、温暖、清洁、向上、条达、疏泄、升发、生发、发散、调达、活泼、柔和…。
幼小的乙在春天的怀抱中,受到雨水的滋润,开始伸叶,绽放花朵。由于乙弱,需要靠其兄甲的支撑,并靠甲为其吸引天地之气,因此乙木开始由幼小走向成熟。虽然乙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个性,但与甲的天然兄弟情义是永恒也难以改变的,因此甲乙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