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在哪个区?

伏玉香伏玉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起西关,得从“西关”这个名字的来源讲起 西关原称西村,自隋朝建都洛阳后,为了供应京城的粮食,朝廷就在洛水以南、伊水以北的广阔土地上修建粮仓,专门存储从江南运来的米粮,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这一带又被称为“西山”。 到了宋朝,这里的粮仓依然非常壮观,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宋)太宗时,京师储米麦至数百万斛,每斛约一百斤,皆贮于仓廒,谓之‘官廒’。”

后来经过金灭宋、蒙古横扫欧亚,这些粮仓大多毁于战火。到了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成祖朱棣决定在北京东便门到通州一带重新筑城和修造码头,并新建了十三座仓库,准备把这里建成一个大型的物资集散地—北京外城自此开始。

当时新仓库的选址地在今广安门附近,正是位于旧城区的西北方向,因此被称之为“西城”,而位于旧城区的正中央,也就是现在的前门外大街一带,则被叫做“东城”;东西二城的划分一直延续至今。 因为是新建的城池,初时并没有居民,所以这十三座仓库的用途主要是储存漕运过来的粮草和盐铁等。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广东贡院考棚在西苑设局考试举人,由于考棚设在城西,故此取意“西苑贡院”,将“西苑”二字冠在“贡院”之前,取意“西苑贡院”,以彰德政。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钦定粤海关的征税地点,除了原来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洋楼”之外,还新增了西岸的“三山园”,作为驻节之所。这是因为自康熙末年开辟粤海关后,英法等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的东南沿海成为了近代史上著名的租借地,香港、澳门都被列强所占领。

为了给外国人一点颜色看看,同时也为了缓解财政上的压力,乾隆皇帝下令增加关税,并在沿海设立关卡,对进出口货物一律严加检查。这种高关税的政策使得国外的洋货很难进来,国内的产品也很难出口,于是出现了“百物皆涨”的奇景,百姓的生活由此受到很大影响。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乾隆帝决定效仿祖宗的做法,把关税的部分收入用于民间津贴。根据史料记载: “每岁关课所入,以四成补亏空,以六成除支放。”

这种补贴是以实物税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是对农副产品的加价征收,例如稻谷加价三成的“正耗”,以及加价一成的“折耗”等等。这种补贴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为止。

乜函心乜函心优质答主

清代广州有十三行,十三行一带古属“广武”之地,而十三行所管“洋船”泊处的黄埔古港一带也属“武”字管界。故人们简称“黄埔”为“东关”,而“十三行”一带则呼“西关”。清代道光年间,拆“武”字为“东”、“西”二字,形成东华、西关两街道。西关现特指荔湾区(原为“市郊”,1983年改市辖区)大部和海珠区北片。西关大屋指的就是西关地区的深埕大宅。 西关是老广州市区的一部分。明末清初,广州商业繁盛,十三行“垄断”行商使得广州成了东方第一商埠,世界各地的洋货、船货、土货都聚向广州,“洋船”泊黄埔古港,货物则贮藏广州。这一带成了繁华的商业区。西关的范围历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西关,即山、文庆路、康王路、荔湾涌、珠江一线以西,与荔湾区的荔枝湾及恩宁、多宝路一带毗邻,与海珠区相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