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求还是用煤2019?
这个题目好!首先,作为曾经的煤制油行业一员,我谈谈我的看法。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能源安全的战略问题;另一个是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
从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一个石油进口国,每天进口500多万桶(折合约3300万吨)的石油,进口的石油主要用于燃料和化工原料。根据美国能源署(EIA)的数据,2018年中国煤炭消费量的49%、原油消费的29%用于电力生产。要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就必须控制煤炭和原油的消费。
目前中国的发电方式中,煤电仍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共有发电装机容量20.1亿千瓦,其中燃煤发电机组11.1亿千瓦(占55.1%),燃气电厂6831万千瓦(占3.4%),核电机组5289万千瓦(占2.6%)。
需要控制或者减少煤炭和燃油消费,同时还要保证电力供应,这似乎是个悖论,但通过发展非化石能 源却可以解决这一悖论。在所有的非化石能源中,水利和风电在消费量上位列前十,但是它们的特性决定了无法替代煤电的地位——特别是风电消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只有太阳能发电凭借低廉的成本有可能逐步取代一部分煤电的位置,但实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而通过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途径制造的清洁能源,理论上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煤炭的地位,满足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目标。但需要指出的是,煤制油、煤制气以及煤制烯烃等技术开发的进度受到技术本身的限制,同时也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
在短期和中短期之内,中国的能源安全还是要靠增加核电、风电和水力发电来保证。在长期和极端情况下,可能就需要依靠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化学品来满足需求。无论从现阶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从长远来看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来看,大力发展煤基清洁能源都有其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