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五行属于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简化成下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分别给出我的看法吧 1.什么是五行? 五行的概念出自于《尚书•洪范》中的“五行”篇(实际上,在更早的《吕氏春秋•孟夏纪》中有记载)。原文如下: “凡厥庶民,惟皇则宁;厥家有孝子,诸侯有贤君,大人有谋臣,庶人在官,惟世受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惟天受命,惟君受命于天,惟祖受命于君,惟父受命于祖。此之谓也。五行者,何也?曰: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很多,我比较推崇的是中国社科院的李学勤先生所著的文章(文章见文末「参考文献」处)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五行的次序和五行之间的关系是相配的,而且互相之间并没有主次之分 第二、每一行都与五种自然属性相对应 第三、每一种自然属性的表现都是相对的 从这一段话来看,五行只是一个描述事物的框架,其本身并不是一种实体或物质存在形式。因此,后世一些以五行来解释万物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比如用五行来分人体,显然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2.五时的含义是什么? 如前所述,五时是对自然界的五类气候现象的总称。由于五时而对应的季节不同,所以古人又给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某种具体的特征,从而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于五时有这样一段阐述—— “孟春,阳气始昌,故曰始冰,阴阳交合,故曰蛰虫始振,万物始生,故曰发陈。仲春,阳至大,阴气乃去,故曰花开,阴阳气和,故曰蛰虫咸动,启户而出,故曰推广。季春,阳气盛长而阴居之,故曰草木秀,天地气交而万物生,故曰生长。孟夏,阴气始死,故云郁蒸,阳胜阴亡,故曰虫蛾羽化,天气肃清,故曰小疾定。仲夏,阴气极,阳气始至,故曰溽暑,雨水至,万物滋荣,故曰蕃秀。季夏,阴气渐退,故曰旱风,阳气始老,故曰鸟兽希毛,天地气交,故曰成熟。孟秋,阴气始起,故曰凉风至,阳气渐去,故曰白露降,天气始肃,故曰杀兽,百卉具槁,故曰坚成。仲秋,阴气始盛,故曰凉雨集,万物始杀,故曰寒蝉鸣,阴阳气接,故曰秋收。季秋,阴气始下,故曰霜始降,寒气始肃,故曰草木黄落,阴阳气始闭塞,故曰冬收藏。孟冬,阴气始盛,故曰水始冻,阳气始伏,故曰蜇虫咸俯,阴气和,故曰阳气不泄,闭藏,故曰冬。仲冬,阳气始至,故曰地冻,阳复微,故曰雉入大水为蜃,阳气施布,故曰水泽腹坚。季冬,阳气始通,故曰鸿雁来,阴气尽,故曰鹊始巢,阳欲微,故曰天地气始交,万物萌动,故曰正月阳气始生。” 这段文字来自《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在这里作者对每个时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将这五个时期各取一字作为名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时或五季。
3.五时与五方的关系如何? 先秦文献中还没有五时的说法,直到汉代才出现。虽然五时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但从流传下来的诸多史料看,五时与五方的联系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说 —— “太初元年,岁名阏逢、旃蒙,月令曰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孟夏,月令曰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这是把五时与月令联系了起来。而月令是周代历法的一部分,其中明确地把五时和五方做了对应,即: 仲春与东、孟夏与南、仲夏与西、孟秋与北、孟冬与中。 而这个结论也被后来的多数典籍接受。另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看,五时为北、东、西、南四个方位,正好是地球上的四个纬度带。五行与五时的关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二者密不可分。
4.月份五行属于哪一行?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五时是自然界五个气候带的统称,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月份是不是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分类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份,而从五时的角度来看,一年却只有五时,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被分成两半。按照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知道这两部分分别是三季和三时,每三个月一个五时,共计六个五时。 但是根据上面的材料,我们发现实际的情况比上述推论要复杂的多。 首先,每个地支都有两个节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气都在同一个五时节里。比如说卯月的第一个节就是惊蛰,而在仲春之时。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一个季度的两个节气,有的放在前半段有的放在后半段?难道是因为某个月份的特殊性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每个月都应该有一个特殊的节气分配在其中。 其次,各个地支之间的顺序是有变化的。在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个地支之中,除了第二个到第十个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之外,其余八个字则是逆时针依次排列。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把五时在年月的推移中找到合适的对应位置的话,就必须考虑这种顺序变化带来的影响。
5.结论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要把月份与五时联系起来并不容易。但这不是不可以做到的。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方法吧! 一、通过节气来计算月份所属的五时节 根据节气的时间长短来推算相应时节的长度,再通过这个长度来判断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