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弼是什么?
“弼”就是“辅佐”的意思,是古代五行的部分概念。 《尚书·洪范》里记载了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金曰从革,(金的作用是改变事物性质——从革) 土爰稼穑,(土能种植庄稼) 木曰曲直,(木有弯曲、挺直两种形状) 火曰炎上,(火是向上的) 水曰润下。(水是向下滋养万物) 这里没有提到“弼”——其实这里的五行和后来的五行已经有了区别。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伐争夺,齐国相国管仲搞了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用来指导战争,这个理论被写入兵法书流传后世。
他的想法是: 以水克火为例,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如果攻战宜取南方,原因正是南方属火而北方属水,水可以克火; 如果想要攻打西方,是因为西为金,金克木,而东方为木,木克土,因此要取西方就必须得先灭掉东方的土德诸侯。 这套理论把五行的生克制化运用到了政治军事当中去,起到了实际上的作用。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五行说——“阴阳五行说”,也被简称“五行论”或者“五行术数”等等。 在这一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纳音五行”——以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上干支产生的纳音五行来推算人的命运,这是道教继承并推广了这一理论,并加以神化,成为具体算命方法之一。 再后,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上东南西北中的方向,配上八卦的方位,配合天干地支,产生了八宫五行,形成了另一种算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