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与五行有关系吗?

夏渝夏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姓,是一个家庭的标志和符号! 《礼记·祭统》中记载了古人“姓”的概念:“氏别婚姻,故姓可见;姓者,生也。”也就是说上古时姓表示的是女性血缘家族的传承关系,而氏则用于区分婚姻关系确定的家族成员。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母系社会中只有姓没有氏,姓就是氏的别名。所以姓在早期是作为女性的姓称。

二、名与字有关联,体现五行学说! 在古代名字是对应着的。《礼记·檀弓下》里有这样一句:“幼名冠姓,五十以伯仲,死谥,谓之墓志。”这句话主要讲了古人的命名习俗。其中幼名的命名原则反映的就是五行说,也就是根据婴儿出生时的天象为其命名的。而字则是成人之后由尊长之命或自命而来的称谓。因此从名字的取得上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五行属性。这在古代的文献资料中有着大量的记载。

三、号与别称,彰显个性,反映内心追求! 古人在成年以后会有很多的别称来称呼自己。这些别称一般是由自己的出身地、职业、爵位等而来的。因此古人用别称的时候很多,而且也很随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生命的轨迹以及他的人生追求就会有很多的体现。这就像现在的网民会给自己起各种外号一样,只是古人更正式一些罢了。

四、尊号与谥号,帝王的特殊称谓! 上古时期各个部落或者氏族的酋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称号,这些称号一般都是根据其功绩或是特殊的能力而来的。这种称号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而且非常的尊贵。随着历史的进步,这种尊号逐渐成了王侯将相的专用称谓。

五、名号与谥号,文官的专属称谓! 文官们在古代是有专门的称谓的,而这些称谓大多与他们的事业相关联。比如“教授”“山长”“学正”“典校”“提督学政”等等,这些称谓都是对文官们特殊的称呼。而武将们的称谓就比较单调了——按照爵位称呼对方即可。

太叔鑫涵太叔鑫涵优质答主

古人一般相信“天人合一”,也相信人的五行和外在的五行是呼应的,所以往往根据人的五行来选择居住的环境或从事的事情。比如,人主之木,那么,他就忌讳居住西边北方,因为西方为金,北方为水,木怕金水,此所谓五不当位,容易导致诸事不顺。同理,有五得当位的,比如木火土相生,火润木,木疏土,土旺火。

中国人起名字一般用字,也是有讲究的。首先,名字里不能有和父母长辈名讳同字,同时,还要考虑五行,一般会问算命先生,缺什么了。比如,某人,五行缺“金”,那么,给小娃起名时,一般用金部,讲部,王字旁等字,这个字,又往往和人的生辰八字及居住地五行有关,甚至字的笔划也有要求。所以,中国人起名,是相当慎重和麻烦的。这实际上,还包含着一个信息,那就是“金”,“木”,“水”,“火”,“土”等字一般不作为姓,而是放在名字里了。比如,张金财,王木生,杨水云,李火焰,蒋士土(最后一个字是土,以士代替)

这样,中国人起名,一般是:姓名,姓字名,姓子名,其五行就基本上体现了“五行”的要求。当然,其中“五行”是用它的引申义。比如,把“金”字放在名字里,其实在生辰八字里不一定就属于“金”,而往往属于“火”。

这种文化,从古到今,在中国的各民族中是普遍的,并不是哪个民族或哪个地区所独有,因为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在中国的各地都有。那么,我们很容易想到这种文化对于中国人影响之深以及它在起名中的重要性,这样,中国人为什么不姓“金,木,水,火,土”?答案不言自明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