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缩会引起筹资吗?
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个概念的界定问题——什么是企业的“融资”,什么是企业的“筹资”。 通常我们说到“融资”的时候指的是从他人(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或个人)处获取资金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或代价;而“筹资”的概念则更为宽泛,既包括自筹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融”的过程,也包括为偿还有息债务而支付的利息和本金的“筹”的过程。因此融资与筹资的关系实际上属于狭义的资金供给与广义的资金需求的关系。
其次,要分析企业对内部资金的需求与外部资金的供求是否匹配(即是否存在结构性失衡)。 我们知道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获取往往需要支付相应的资金成本。如果企业所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这些资金成本的,就会产生内部资金的缺口,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补充这部分的缺口。 当然,有些企业可能出于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等目的会利用金融工具对现有的资金进行重组,在这种情形下虽然表面上不存在外部资金的需求(因为本来就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但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内部资金的供给(为了重新分配现有资金而不得不支付相应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无论是融资还是筹资其实都是对其资金供需进行调节的结果。
应当分清融资与筹资的本质区别所在从而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融资与筹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融资是一种基于未来收益预期基础上的现时收入流出,而筹资则是基于现实或者过去的事实造成的现金流出的发生。 融资更偏向“求”的性质,而筹资更强调“应”,两者之间在金额上或许并无必然的对称关系。但若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则可能会导致融资与筹资之间的等额关系被打破。如某企业资金需求量巨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有效地从市场上获取所需资金,此时该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筹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融资与筹资在时间和规模上并不一定对称因此在具体计算时很难用精确的数字来反映二者之间的绝对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