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代表阴阳肖?
子鼠 鼠通“终”,阴尽而阳生,是万物始末。天上一颗星叫做“天枢”又称“北辰”即北斗七星之首,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点,相当于太阳在公转轨道上的“终点站”。
丑牛 牛对应的是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是阳气上升的时候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此时东风解冻,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而“丑”字在古汉字中,就是“牛”的象形文字,可见牛的气象在整个立春至春分都是最为显赫的。
寅虎 虎对应的是雨水和惊蛰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雨水,节气之名,源于此。”“蛰虫始振”,也就是说惊蛰节气之后,那些冬眠的小动物们终于开始苏醒了。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在此节气中也逐渐苏醒,准备开始“捕食”了。所以,“寅”的字形正是“手持鞭子赶着老虎”的形象。
卯兔 兔子和生肖虎一样,也属于夜间活动的动物。不过跟老虎凶猛的性格不同,兔子是文雅的“夜行者”。在节气意义上,它对应的是春分和清明。
辰龙 龙在古代是一种图腾,代表着祥瑞。《礼记·檀弓下》载,古代天子墓上要画玉龙,表示尊卑有序。到了宋元时期,龙的形象更加细致,《梦梁录》记载:“立春日,士庶戴春花,插四时花木。或描金‘宜春’二字于扇上,取便梳洗。”龙从一出现就代表了春天的气息。它在节气中对应的不仅是谷雨和清明,还有“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民间习俗。
巳蛇 “雨生百谷”,从谷雨开始,气温不断升高,降雨渐渐增多。而“巳”恰恰就是“四”的变形,象征“四季”,下面一个“十”字,恰好与“四时”相对应。“巳”还是“死”的本字,有凋零、死亡之意。因此在古籍中是用来代指谷雨、清明这两个节气的。
午马 马在十二生肖里居第七位,与十二地支里的“未”相对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这样解释“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指的是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而“未”字的字形,像一把利刀割断了麦子;上面的“日”则像麦穗。所以,“芒种”这节气,正与马相应。
未羊 “芒种”过后,正值盛夏,这时候阳气达到极限,阴气逐渐旺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岁上半秋,阳明少阴临炉,热气旁流……”这里所谓的“半秋”,也就是仲夏时节。而“未”字,上面部分就是“辛”的变形,对应的是“立秋”。“辛”属阴,对应秋季,又与蔬菜有关(辛者,蔬菜也),恰与夏季的万物旺盛生长相对比。下面的“未”字,意味着植物已经长成,正是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之时,正好与农历六月相符。所以,羊在六月里吃草,正合乎“芒种”到“夏至”的物候规律。
申猴 “申”与“春”相对应,代表着春季的开始。《尔雅·释天》中说:“春,东作也。”意思是说春天是东方苍龙升起的季节,也就是草木发芽,万物更新之时。“申”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棵青草,上面一点特别的位置,正好对应的是初春的惊蛰和春分。
酉鸡 《逸周书·时训解》有云:“白露之日,鸿鴈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其中的第一个“白”指的是白露,第二个“黑”指的是玄武,最后一个“群”则是泛指众多的鸟。整个句子说的是白露前后,鸿雁由北方飞来,到了霜降节气,燕子南飞,许多鸟类则囤积食物,准备过冬。其中,鸿雁和燕子的形状在甲骨文中都有记载,极为相似,都是尾巴短粗,身型纤长的鸟类。“雁”和“燕”都在秋季出现,与“酉”相应的节气中,都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戌狗 狗通“故”,古代将夜晚划分为五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更”,夜晚十点钟为“二更”,凌晨三点钟为“三更”,凌晨五点为“四更”,晚上七点钟为“五更”,而半夜十一点为“子时”,正好对应现在的夜间11:00-12:59。其中“一更”和“三更”属于暮夜,“四更”和“五更”属于黎明前的黑夜。古人认为,每个时辰分属不同的神兽管带,以守护子民。其中“三更”属于“白虎”管带的时间段,而“戌”的正字形就是一只“白”字头和一只“虎”组成的。
亥猪 猪通“胡”。《楚辞》里有记载,称“唐尧不私其德,虞舜潜处幽隐,厥后何喜”,这里的“何”是指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因为这两位帝位的继承人德行浅薄,因此被父亲和祖父贬之为百姓。《礼记·祭义》云“贤者之祭祀也,出其蒸尝,拜受享祀”,这里的“蒸”就是指冬季的祭祀。猪在腊月和正月里,确实是有祭祀用的猪肉的。另外,《周礼·夏官·校人》中记载,周朝设有管理马和猪的官员,分别叫做“马正”和“豕正”——显然,猪的地位要比马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