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面淖是什么?
题主可能弄混了“河”和“淖”,它们都是水名。 但“河”是河流,泛指一般的水流;而“淖”则是沼泽、湿地的意思。 在《说文》里,“河”是这样解释的: 段玉裁注:“凡河之字,皆谓下游之水道平,今谓之河道者是也。” 意思是说,所谓的“河”,就是下游平坦的水道,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河道一个意思。 而“淖”却是这样解释的: 段玉裁注:古者河水自上而下,故有‘涸’字。其下行者曰‘淖’。 意思是说,“淖”指的是从上往下流的河水中淤积而成、较为封闭的洼地。 可以看一下古书对这两个字的用法:
——《史记•匈奴列传》:“汉兵与匈奴近战,单于夜遁,汉军追击,斩首三千余级,得单于阏氏、王子二十人。”“南绝大漠,至浚稽山而止。”
这里的“漠”就是大沙漠,“浚稽”就是弯曲的高地;也就是说,匈奴的大部队从沙漠中走了,留下一部分守在浚稽山上。
——同出《匈奴列传》:“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李牧将十万众出代郡,大破匈奴。”
这里用了一个“沼”字,说明战争发生的地点是一片湿地沼泽。
——汉代扬雄《河东赋》:“轶三苗于洞庭,浮荆逸楚,灭没夷陵。”
这里用了“溺”字,说明战败的敌人是被淹死的。
——唐代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里用到了“泾”字,说明被贬的路程很长,要翻越秦岭。
可见在汉朝的时候,“河”和“淖”就有区别了——“河”是用在描述正面战斗,“淖”是用在描述敌人的溃败,而且“淖”一般是和“陷”、“淤”这些字眼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