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日本企业造假?

裘玉恬裘玉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这个新闻出来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三菱”,搜索了一下,看到有知乎问题问“如何评价三菱帕杰罗 3.0T 四缸发动机遭投诉?”, 高赞答案非常精彩,直接贴过来: “三菱:没有四缸发动机,就没有我今天!我要搞死自己! 三菱:大家都看看啊,我发动机故障,汽车无法上路啊!快来看哇!(指路三菱) 三菱:谁和我过不去?!我的变速箱坏了,还不上报啊!都来看看哦!(指路三菱) 三菱:呵呵,你们都以为我是渣渣吗?我还有内部员工福利哦!(指路三菱)”

2、日企的管理层普遍都是学丰田出来的,丰田一贯的作风就是“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只要发现浪费公司资源甚至是作假,不管是不是自己管辖的范围,都要第一时间上报给上级,由上级判断并作出处理决定。 当然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能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公司的一部分,违规成本很大。而缺点就在于,它没办法让每一个基层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充分体会到作为公司的主人翁地位,会有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出现。

3、丰田在亚洲地区的第一个工厂是1995年在天津建立的,当时因为环保问题遭到当地人的抗议和抵制,后来丰田在天津以及华北地区投下了巨额资金用来补偿周边居民,进行社会投资。 其实当初丰田来到中国的时候,并不是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的,因为当时国家更倾向于发展轿车行业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但丰田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存并且发展壮大,靠的是高质量的产品,低的让人发指的价格(当时合资建厂时,为了降低价格,丰田把零配件价格定的极低,甚至低于出口价格的40%来吸引中国消费者购买,结果导致其他合资品牌如大众、通用等怨气冲天),再加上强有力的供应链和管理体系。这才有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丰田。

寿格寒寿格寒优质答主

企业业绩下滑是促使造假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受日本经济整体低迷及日元升值影响,汽车、零部件、电子等日本传统制造业陷入困境,不少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日本制造业盈利指数在2000年、2009年和2016年分别出现三次断崖式下跌。企业为了转嫁压力、安抚投资人和员工,或者出于保住市场份额、行业地位等考虑,容易铤而走险,编造假数据“维稳”。

“终身雇佣制”等传统用工模式限制了日本企业的灵活性,也导致部分员工压力过大出现心理扭曲。日本企业一般要求员工对所属企业忠诚、服从,员工待遇与资历挂钩使得部分老员工即使犯错也不会轻易被解雇。在“个人前途完全取决于企业”思维下,部分员工不惜牺牲良知甚至道德法律底线维护企业及个人利益。

在当前日本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造假丑闻频频出现对日本制造业声誉及整体经济都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日前宣布下调日本多家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商的评级和前景展望,主要是考虑了造假事件带来的冲击。在国际分工日益紧密的今天,日本问题产品影响的绝不只是日本自己。

日本企业造假问题出现以来,日本舆论普遍进行了谴责。不过,在一些企业对具体造假原因的解释中,也不乏把责任推给日本年轻人的,称年轻人缺乏自律性和正义观是导致造假事件频频爆出的原因之一。但事实上,造成这些事件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