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在生物学的范畴内,“毒性”是指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毒性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有毒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细胞毒性(Cytotoxin)、微生物毒性(Microbiotoxin)和药物毒性等;按中毒发生的途径可分为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和慢性中毒(ChronicPoisoning),前者指的是摄入有毒物质后短时间内出现的中毒现象,后者指长时间连续接触有毒物质而导致的慢性影响。 绝大多数有毒动物都属于腔肠动物门,这包括海水养殖对象如海蜇、水母、珊瑚虫等,以及淡水养殖对象如水蚯蚓、河虾、蝌蚪等。这些有害生物产生的毒素称为海洋生物毒素(MarinobioticPoisoning),或简称MBT。 根据目前已知的生物学功能,大多数的海洋生物毒素具有神经毒性、胚胎毒性和细胞毒性3种基本的作用类型 。
1. 神经毒性 几乎所有的海洋生物毒素都具备神经毒性,且常以较高浓度首先发挥作用。通过破坏神经细胞的离子稳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死亡或者抑制细胞繁殖。神经毒性又被称为突触前毒性(Synaptic Transmission),是因为多数海洋生物毒素首先作用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系统——突触。通过阻断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使神经信号无法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从而阻断了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一旦信息传递受阻,神经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引起各种症状。
2. 细胞毒性 不少海洋生物毒素同时也有细胞毒性,它可以直接伤害细胞,导致细胞死亡。
3. 胚胎毒性 一些海洋生物毒素还具有胚胎毒性,它能直接伤害胚胎,阻止发育过程中器官的形成,严重时还会导致胚胎死亡。 有资料显示,我国近80%的海水鱼类、50%的淡水鱼类均有对人有毒的卵,其中含有对神经有强烈刺激的毒素。目前发现的能产生细胞毒性的鱼类就有600多种,其中有100多种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有严重的损害,其中许多鱼类的毒素对人体毒害的最大剂量远低于对鱼类中毒的半数有效量。 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