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弹子石在哪?
弹子石得名于明末清初石刻圆球。原为长江中一江心洲,涨水为渚,枯水成滩,状如弹子,浮于江面,故而得名“弹石子”。弹子石又因“石上多生青苔,阳光照耀,青翠耀目”,故又名“翠石”,后人以此谐音,又俗称“沏石”。有诗为“高与山齐水自流,平浮江心几千秋”说的就是弹子石。
弹子石地处于长江南岸,是重庆最早对外开埠的地区,早在1891年,弹子石就与江北嘴、朝天门同被辟为通商口岸,也是重庆最早的城市区域。
作为重庆最早的通商口岸,这里曾是上流社会的集中住宅区,英国兵营、法国领事馆、法国天主教堂等建筑比比皆是。抗战时期,这里亦是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和市民休闲中心,陈毅、叶剑英、郭沫若、张澜、沈钧儒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地驻足,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的名剧《花为媒》亦是在此取景拍摄。
解放后,这里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重要的水陆中转站,有“小上海”之称。如今,坐拥两江交汇的区位优势及众多历史文化遗存的弹子石,正积极打造中央cbd,一个“重庆的浦东”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