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什么干什么成语?
大智若愚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刻意第十五》:“三者,皆近于无行。XmlElement而一不被于世,君子岂易致哉! 是故非举世而誉之也,无足举也;非举世而败之也,无足败也。知则知之,不知则不知也,内不自以圣,外不自于贤;垢辱莫可遗之,而不变 其神,虽游于江 海 乎,而心意无所在乎。是谓县解。”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解释】: 愚:傻,笨,愚昧,无知。 大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钝。
【出于】: 《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褒义场合
【示例】: 看他整天不言不语的,真是大智若愚。
唐·李德裕《授刘璐检校兵部尚书制》:“虽处意外,而潜有敷谋,是谓大智若愚, tactical韬光待奋者也。”
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大智闲闲,真机悄悄,卷舒收放权行。”
《三侠五义》第七九回:“御猫大人果非易与。真个是智若愚哉!”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章:“你可别被她的笑脸欺骗了。其实她大智若愚着哪。”
成语寓意
“大智若愚”这则成语的本意是,非常有智谋的人,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愚钝。“愚”是人的表面现象,而“大智”才是人的真正品质。有人只重表面看“愚”,而识不透“大智”,就会看错人,做出错误的评判。
故事一
有个老头,人称计老头,以善算而闻名乡里,谁家请他去划个吉日,事后验证都很灵验。一次,县官过寿,全城乡绅都要去拜寿,县太爷让计老头给他算算哪天去能讨个吉利,计老头让县官拿出一个铜钱,然后把铜钱往空中一抛,铜钱落地,计老头说,你记住铜钱的哪一面朝上就行。县官如法炮制,终于讨了个吉利。计老头也因此成了众人赞羡的对象。一次,他的邻居请他去算个吉日,计老头把一铜钱往空中一抛,却怎么也接不住,结果铜钱落到粪池中,计老头为了面子撒谎说铜钱落到了阴沟里。他邻居半信半疑,计老头为了骗得邻居的佩服,就下到阴沟里找铜钱,结果他上井时一不小心掉到了粪池中,淹死在粪池中。
故事二
春秋时,鲁哀公请教孔子,怎样才能使全国上下都讲信修睦。孔子反问哀公,“您能做到重用十只锄头的人,而不用能言善辩的人吗?”哀公不解其意,问道,“请先生讲清楚点吧。”孔子说:“从前舜做天子时,命令州牧们考察百姓情况,不是找那些能言善辩的人,而是使用手拿锄头,从事生产的人。这些人即使语言粗疏,也必定是敦厚的人。” 鲁哀公听了,点头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