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授信?
企业授信,简单说就是指银行对企业所授予的信用额度,比如,银行和企业签订一个协议,银行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借款额度是200万,这就是所谓的授信,这个200万元就是银行的授信额度; 当然,企业的授信额度并不是无限大的,银行会综合评估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金流、还款能力等因素给予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来确保放款的安全和收益。如果企业的资质较好、提供的增信措施充分,银行往往愿意多给一些授信额度;但如果企业的资质较弱或是无法找到合适的抵质押物,则很难从银行贷款,即便贷款也需要付出比较高的利息水平。
现在许多融资性担保公司也会提供类似的信用服务,企业也可以考虑向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融资,具体操作流程和银行相似,只是利率通常会比银行高一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企业授信是基于信用的额度,但是并非不需要还款,而是需要在合同约定期内归还本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否则就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从法律角度而言,所谓企业授信,是指专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基于书面请求,对目标企业在一定期限和一定条件内对他人履行约定的义务承担经济保证责任的法律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专业金融机构为企业或企业之间相互向他人提供保证性履行义务的承诺,它包括企业之间相互为他人提供担保。
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已十分普遍,有担保机构的调查资料表明,当前在中国企业中,有68%的企业表示自己曾对外提供担保,有84%的企业承认自己曾获得过担保,54%的企业认为自己担保的对象是关联企业,只有18%的企业认为自己担保的对象是独立第三方。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相互担保在我国企业界内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普遍习惯。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授信是企业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行为,它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如何管理好企业授信这一行为,是摆在企业面前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
就专业金融而言,授信管理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日常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家专业金融都十分重视自身授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授信管理方面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我国在授信管理方面进行了十分有价值的先试探索。但就笔者接触的大多数企业来看,这些企业对相互担保这种十分冒险的法律行为大多都未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企业内部基本未见到专门针对企业向第三方提供担保的管理规定,或者仅仅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汇总本色性地强调要“根据需要,经董事长批准,为企业提供担保”,除此之外再难找到其它的文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