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代表什么生肖?
“嫦娥”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住在月亮上,和玉兔一起捣药。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昔羿射日月之弓,名曰大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吃了就不死,飞天成仙了。” 《淮南子·览冥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比《山海经》晚些,文字稍详:“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姮娥盗食。羿忧恚而死……姮娥遂托身月宫。” “姮娥”“嫦娥”的称谓最早见于汉代刘安编撰的《淮南子》,该书全名为《淮南鸿烈书》,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主持撰写。
关于“姮娥”的“恒”字,东汉高诱注解说就是“久也”的意思;而唐朝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认为是“空也”,指“虚空”“没有物质”的状态。其实两种说法都有道理——长时间在空中飞行,当然需要借助“神力”,这种力量来自灵魂(或精神)而不是肉身,所以人才能腾空而上、进入月宫。 但无论哪种解释吧,“姮娥”和“嫦娥”都意味着月光中是充满虚幻色彩的宇宙空间,这就为嫦娥穿上象征天空的羽衣,翩翩起舞,带来了可能。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完全虚拟出来的,而“龙的传人”则是华夏民族自我称谓。有学者认为,十二生肖诞生的源头,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因为有龙崇拜的华夏民族在那里最先走向文明。另外,长江中游地区也可能是十二生肖的诞生地,因为那里出土了最早的生肖文物:生肖兽镜,其年代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专家表示,与青铜器一样,生肖文化也是中国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如日本只在唐宋时期才有过生肖文化遗存,后来就消亡了。
据考证,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西汉时尤为盛行。《韩诗外传》上就有与十二生肖完全一致的记载。十二生肖的产生,是以中国古代历法为依据的,如子丑寅卯十二辰,子时生肖鼠,午时生肖马等。因为先民观察自然、掌握农时,完全是凭借动物的活动规律。十二生肖动物都是古代先民熟悉的,最贴近生活的动植物,且多是驯养的,如鼠、猪、牛、羊、狗、鸡,天上飞的有鸡、鸟,水里游的有蛇、鱼,地上跑的有马、兔、虎,还包括昆虫界的龙。而且,古代的“龙”与蛇类似,所以十二生肖除了猪,其他全都是冷血动物。后来因“龙”成了帝王象征,具有了神性,“猪”才替代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