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足球不行?

景子恒景子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中国参与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次数比一些亚洲国家要少得多 98年、02年两次闯进决赛阶段,01年打进十强赛 最后一轮败给泰国丧失进军日韩世界杯的机会

13年、14年两度打进十二强赛 最后一轮连输叙利亚、澳大利亚无缘卡塔尔世界杯 15年的亚洲杯也仅仅是十六强 17年世预赛十强赛与伊朗战平,以总体战绩不佳未能进入最后阶段的比赛 而日本早在九四年就参加了美国的联合会杯,并且一路打到决赛,最终点球惜败阿根廷

98年法国世界杯上与巴西交手,虽然最终落败但也踢出了水平 01年亚太区预选赛中客场挑战伊拉克的比赛中,首次在正式比赛中使用“4-3-3”战阵型 02年韩日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以2比0击败阿曼队的比赛中,中国队首次攻破对方城门 韩国则是在96年美洲杯上闯入半决赛,02年韩日世界杯中跻身决赛

当然韩国的日本这些亚洲对手实力更强,而中国队能在与它们交锋时占据上风就已经说明很多问题 中国足坛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球员的技术打法,从九七年的“四三三”到九八年的“五三二”再到零几年的“三五一”一直到最近的“四二四”,战术上的变化却并没有给球队带来实质性的改观 反观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参赛球队都在不断地尝试新的技战术打法,即便像沙特这样传统意义上的防守型球队也在寻求改变 如果说亚洲其他对手还在中国脚下摸索的时候,那中国起码在战术打法的创新方面已经远远地掉队了

其次,中国参与职业联赛的时间相对较晚 直到九八年甲A联赛才引入了升降级机制和外援,而此前乙级联赛大多是由各省内球队组成的大混战 这样的机制导致了国内很多优秀的球员无法在年轻时得到锻炼,而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又因为体制原因难以转型 看看同时期出道的韩国日本甚至中东的球队,他们年轻球员的成长轨迹就要比我们顺畅得多

最后,中国球迷的包容心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在亚洲其他国家甚至欧洲非主流联赛的球队往往都能得到相当规模的球迷群体 中国球迷却在给自己主队加油助威的时候总是显得独树一帜

宿子钰宿子钰优质答主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但是真正会踢足球的,真正有高水平的球员却没有几个。而像欧洲一些小国家,比如西班牙,虽然人口不多,但是真正水平高的球员却很多。这就说明中国真正会踢足球的,能踢高水平足球的球员不多。而且足球运动是团体运动,球员不出现高水平,团队自然也难以出现高水平。

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形成了所谓的"踢球水平不高,但盘带漂亮"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亚洲四化”。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客观来说,这“四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出现这种情况,就是长期集训、包办训练和比赛的结果,球员们缺乏了必要的实战锻炼,无法成长。

这跟其他一些体育项目也类似,比如我们乒乓球、羽毛球长期以来包揽所有的冠军,并不是这些项目多么适合中国人,而是因为全世界的从业者中,只有中国人能得到足够的必要的实战。而且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和裁判员都是中国人,所以能形成经验积累,形成超越其他国家的优势。

比如中国长期包揽乒乓球项目金牌,但是一旦乒乓球改为11分制,很多金牌就要易位了。再比如中国羽毛球队在一些非奥运项目中,像混合团体、苏迪曼杯这样的比赛成绩也是举世无双的。也是因为项目设置的改变,使得我们多年的传统优势丧失。

这不仅是中国的体育体制的问题,日本、韩国都有类似的制度,比如日本的"蹴球"、大相扑、棒球、高校足球、高校拳击等,都有集训制度存在的。

但日本、韩国在制度上相比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竞争性。比如在韩国,国家队队员是终身制的,由教练在各职业球队中选择他认为好的球员,这些球员即使自己的俱乐部有重要比赛,也必须代表国家队参赛,不参赛就扣发所在俱乐部的工资。而像日本的高校足球,既有集训制度,但是高校之间的联赛也非常密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