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元宵好吃?

陆怡然陆怡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今年元宵节,我是在南京度过的。 南方的元宵节似乎没有那么热闹,至少没有像春晚那样有各种节目和表演。但是南京有这么一个景点,在元宵节这天,会有灯会,有各种小吃;而且晚上六点到九点间还有免费的演出可以看——就是秦淮八艳! “秦淮八艳”这个名称大概是近代才有的,指的是八位姓艳名妓的女子: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顾媚、卞玉京、寇白门、马湘兰。这八位不仅长得美,且个个都有文采,甚至有人曾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石刻今犹在,多少芳魂散入烟”来形容她们的美丽与才情。 这八位明末清初的绝代佳人让每一位去夫子庙的游客都心向往之。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八位明末清初的绝色佳人们不仅是著名的红颜知己,还是诗人画家、词人书法家,更是著名的妓女。她们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写诗填词,画作也被收入《石渠宝笈》之中。 这八位佳人不仅自身才华横溢,还鼓励青年男女多读书,多学习文化知识。明朝末年,李香君随父亲居住在南京,因喜爱读书却经常挨骂,于是她就常常到秦淮河边的书肆中去买书,并趁人不注意时拿书翻看起来。由于家境殷实,她常到各家书铺中买书,因此结识不少文人雅士,如吴伟业、冒襄、侯方域等。

李香君最欣赏的才子莫过于吴伟业了。吴伟业是明末清初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与钱谦益、蒲松龄并称明末“三大才子”。他23岁中进士,担任翰林编修,后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李香君每次见到吴伟业都要送给他一本书,并且希望他能写下自己的号与名留下纪念。而吴伟业每次也以诗相答。就这样,一个妓女用书传情,一个才子以诗作答,传为一段佳话。 其实,李香君所期待的才子侯方域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尽管父亲是一位武将,但侯方域却从小习举子业,17岁时就以诗文闻名于京师。他精于音律,能书画,还会弹琵琶,著有《壮悔堂文集》及《四书笺正》,与魏裔介、卢象升等人交游。只是这位文武全才的才子最后却被皇帝赐死于狱中。 除了这四位大名鼎鼎的才子佳人之外,其余的四位闺阁也毫不逊色。

顾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传奇女子,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不仅会画画,作诗填词,还能弹琴说笑,猜谜对句。她的画像曾被供奉在画坛上,与唐伯虎、徐渭的画像并排在一起。

其他几位的爱情生活也常常让人唏嘘不已。比如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的卞玉京,本来是有机会嫁给朱国桢做侧室的,但最终却因为一些误会未能成功,以至于此人终身未嫁,独身到老。

阎伯绕阎伯绕优质答主

艾窝窝

艾窝窝是用糯米做皮儿,用豆沙做馅儿,雪白娇嫩,不油不腻。过去卖它的是回民挑着挑子串街吆喝,蒸笼下面有个小炭炉保温,热气腾腾。解放以后,北京回民大都集中居住在牛街地区,几家清真食铺便经营艾窝窝。每年八月十五、正月十五前后来北京赶会的少数民族兄弟,尤其爱吃艾窝窝,据说艾窝窝原来是给皇帝做供品的。

豆面窝窝

豆面窝窝又叫豆面糕,所用原料的40%是芸豆,加上近30%的黄米面和10%的白糖,再加适量的水在锅里烙成。卖时切成1.5厘米厚的片儿,再浇上芝麻酱卤子。过去北京一些小胡同和穷苦人聚居的地方,都有挑担的小贩摇着铃儿,口喊“年糕、凉糕”,卖豆面窝窝和年糕(江米面做的)。

萨其马

萨其马是用鸡蛋、白面、油、糖和少量青红丝制成的糕点,呈箱形,切成方块出售。它色雪白,花不多,既酥又香,是回民的独特食品,在北京很有名望。北京做萨其马较出众的有牛街的清真糕点老字号“月盛斋”和同和轩饭店。

焦圈

焦圈是北京最有名的油炸面食,是老北京人最爱吃的早点。“北新桥卤煮火烧”、“门框胡同豆汁儿”、“老王麻豆腐”等著名小吃,都离不了这酱芝麻盐水煮的焦圈。

炸糕

北京有一种油茶和炸糕,也是北京传统的早点。油茶炸糕在老北京的东、西直门一带很有名。那里原是城门,城门洞儿里修筑了高台,高台儿上摆着炸糕、油茶的小摊儿。油茶是用大米面熬成的,也放一些小江米,加花椒、盐、味精。炸糕分甜、咸两种。甜炸糕是江米面做的,内馅儿用红糖和加白糖蒸熟的芸豆,也放少量的芝麻。炸时要酥,炸完用漏勺沥净油后,盛在敞口碟里,浇上油茶,再撒上些白糖,吃起来酥脆、香甜、油润,很受欢迎。咸炸糕是用黄米面做皮儿,内馅儿是用面酱和肉末加各种调料合而成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